摘要:
1 概述
我厂#2生产线水泥调配站所用斗式提升机是从德国引进的二手设备。根据#2生产线的工艺要求,该提升机必须在原有输送能力175 t/h的基础上,再提高77%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造;第一,降低中心高,以满足工艺布置要求;第二,更换电机,以提高料斗运行速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第三,改变料斗运行方向,由原来的掏料式改为接料式输送,以减少料斗的磨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改造前、后的参数见表1。
表1 斗式提升机改造前、后参数
中心高/m | 头轴转速/(r·min-1) | 能力/(t·h-1) | 电机功率/kW | 转速/(r·min-1) | |
改造前 | 53 | 3.84 | 175 | 55 | 980 |
改造后 | 43.92 | 5.92 | 310 | 75 | 1480 |
改造后,在调试与试生产过程中,该设备曾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有:头部回料严重,很大一部分物料又回到尾箱中;尾箱积料,从而引起物料与料斗之间强烈摩擦,发出尖锐的啸叫,尾轴与尾箱有撞击现象;提升能力极低,甚至达不到100 t/h;喂料量稍有增加传动电机就会跳闸。为此,我们对该设备进行了再次整改。
2 改造措施及效果
2.1 消除头部回料现象
这台斗式提升机是从头部中间卸料的。
根据试生产情况估计形成头部回料的原因可能有:由于斗速提高,使物料离心运动加剧,形成回料;由于产量提高,头部导料部件流道截面小,不能满足需要。查阅有关资料,该设备原设计斗速为0.4 m/s~0.8 m/s时,卸料方式为重力卸料,改造后斗速是0.682 m/s,卸料方式未变,不会因离心运动而形成回料。但该设备是中间卸料,斗速的提高会使物料落下的状态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对物料会不会抛到溜子外面进行了校对。我们知道,熟料的堆积角在30°~35°之间,计算时取33°。根据料斗的结构,可以判断在图2所示的位置时,料斗中的物料只剩下少部分在料斗的最下端,其运动轨迹见图2虚线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若物料抛落外侧点距中心距离L>1040/2(1040 mm为卸料溜子宽度),则会形成头部回料。
验证如下:物料颗粒在B点抛离之前,初始速度的两个分量为v1和v2,其中v1是物料随料斗转动的速度,Q1⊥OB;v2是物料沿着料斗的下滑速度与水平成33°。经验证计算(具体验证计算过程略)后,L=31<1040/2。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回料呢?我们从结构上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观察,发现形成回料的原因是护轴罩与卸料溜子间的卸料截面过小。当斗式提升机产量大幅度提高时,卸料截面不能使物料充分通过,物料就会“溢”到溜子外面形成回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保证物料不会冲刷头轴的前提下,将头部护轴罩两侧用气割分别切割一个弧型缺口,以扩大卸料空间。具体位置见图1护轴罩上的虚线所示。头部改造完毕后,经带料试生产证明,头部已无回料现象,改造是成功的。(作者:张立华 于九洲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