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厂φ3.2 mx52 m回转窑喂煤系统中煤粉经冲板流量计计量后,由螺旋气力泵(简称螺旋泵,下同)送入三通道喷煤管。其中螺旋泵的型号为φ146,输送能力为13 m3/h,主轴转速为720 r/min。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泵因设备结构的特殊性,经常会发生在靠轴承端(即进料端)漏煤粉和卸料端串风这两个问题。为此,我们对这两处进行了技术改进,效果良好,现作一介绍。
1 进料端漏灰问题及其改进
进料端轴与箱体之间原采用羊毛毡填料密封。由于该设备为单端支撑,轴承寿命一般较短,当轴承间隙变大时,填料很容易失效(此时将压盖螺丝向内拧可以解决一点问题);同时,当填料有所损坏时,煤粉就会沿着轴向外窜,并穿过轴承端盖进轴承(每次更换轴承时发现油池内积满了煤粉),而加剧了轴承磨损,导致轴承损坏更快,有时一个月就需要更换轴承一次,且更换轴承既麻烦,又破坏了窑的热工制度。据统计,1995年、1996年、1997年因轴承损坏而停窑的次数分别为4次、3次和3次。
改进时,将原填料密封保留,新增一只风叶(大小刚好可嵌在壳体端盖内),安装在螺旋轴上(见图1中实线部位)。这样,螺旋泵运转时,风叶和螺旋轴一起旋转,漏入的煤粉基本上能被及时抛出。当突然停电时,将有少量煤粉进入风叶内部,再开机时由填料给“堵“住,后又被摔进集料箱。该密封的最大好处在于变“堵”为“疏”,有效解决了该处密封问题。自1998年4月份更换至笔者成稿时,已运转近1000 h,未发生故障。
2 卸料端串风问题及其改进
为防止含有煤粉的高压风外串,影响冲板流量计计量,卸料端设计时采用压块密封。使用时,如压块太重,煤粉不易及时排出;同时当用煤量低时,煤粉成一股一股状喷入窑内,而当用煤量高时,电机过载,易跳闸。如压块太轻,又会被送煤高压风吹起而失去作用。为此适当调整压块配重,以不被高压风吹起为度;并将螺旋轴叶片去掉半个螺旋(见图2中虚线部位)。由煤粉自行形成料封,防止煤风回串。采取这一措施后,卸料端串风问题已得到解决。(作者:曹传爱 陆兴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