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公司2500t/d生产线采用的是Φ4.0m×60m回转窑,窑头和分解炉分别使用丹麦史密斯公司生产的Duofex三风道燃烧器和普通单风道燃烧器,冷却机为NC-III新型控制流推动篦式冷却机。
2003年1月投产初期,用本地烟煤很快实现了达标、达产。2006年,随着煤价的日益提高,本地烟煤和无烟煤的差价越来越大,熟料成本越来越高,为此,公司决定从7月起用本地无烟煤(价格低、灰分高)和陕西烟煤搭配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1? 本地煤和陕西煤煤质情况
本地煤和陕西煤煤质情况见表1。
从表l看出,陕西烟煤的Mad很大,和本地无烟煤搭配后,要想控制煤粉主要指标灰分、挥发分及发热量和原来变化不大,出磨煤粉Mad就要高达3.0%左右。为尽量减少煤粉水分高对煅烧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下达了出磨煤粉指标(见表2)。
2?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1主要问题
1)出磨煤粉水分难以控制,合格率90%,虽然提高出磨温度至65~75℃(原来55~65℃,出磨水分就很容易控制在1.0%以下),水分有时仍高达5.0%,烧成带温度低且难以控制,窑况不易稳定,副窑皮忽长忽消,造成熟料中黄块较多。
2)黑火头长,窑内发浑,二次风温比原来(1100±50) ℃低50℃左右,造成煤粉燃烧不好,CO报警频繁。
3)结后圈、结球,黄心料增多。
4)窑日产量降低,标准煤耗大幅上升(见表3中2006年7-9月生产数据)。
其中用第一组配煤,水分较低(Mad=1.87%),但煤灰分较高、挥发分偏低,窑内煅烧温度很难提高;第三组配煤挥发分不低,但水分偏高(Mad =3.64%),窑内煅烧温度仍很难提高。用这两组配比的煤煅烧熟料升重低、fCaO高,虽然熟料各组分变化不大,强度却下降较多,窑台时产量被迫降低,标准煤耗升高。
5)分解炉出口和C5出口温度倒挂,C4、C5锥部及下料管结皮严重。
2.2 原因分析
改变煤品种后,虽然煤粉的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变化不大,但Mad比以前高出2.0%左右,有时甚至更高,给煅烧带来较大困难。煤粉中保持l.0%~1.5%的水分可以促进燃烧,但过量的水分却阻碍煤粉燃烧。煤粉水分每增加1.0%,火焰温度约降低l0~20℃,煤粉水分对火焰温度的影响比灰分约大一倍。煤磨的出口温度受袋除尘器及煤粉着火点的限制不能控制太高,因此,Mad (内水)对于煤磨来说就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