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噸紅線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里的生產工藝主要分為傳統的回轉窯和新型干法兩種。其中,傳統回轉窯就是指濕法窯、立波爾窯、中空干法窯等,它們的共同問題就是能耗高,其次是生產水泥質量不穩定。而新型干法工藝不僅產量高,能耗也比傳統的工藝低。
不過,“1500噸以下的新型干法其實也并不節能”,余忠良對記者表示,據測算,1500噸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線比3000噸以上的能耗成本每噸高出35元,所以在市場環境下也沒有優勢。
“所以現在對淘汰水泥落后產能來說,主要還是靠市場解決。”劉明表示,現在水泥淘汰落后的問題并不是太大,只要讓市場發揮充分競爭的特點,“現在有很多落后工藝的水泥還在生產,主要還是因為有市場”。
3月18日,工信部就發布了關于印發《201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的通知,201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力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1.5個百分點,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年度計劃任務。
據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介紹,目前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水泥行業占據了5%,而中國水泥業的比例則顯著高于這一數字。因此,水泥也成為減排的重點。
據了解,未來淘汰落后將從生產工藝和能耗指標兩個方面來進行淘汰。生產工藝方面,包括立窯在內的傳統濕法窯當然在列;能耗指標方面的具體標準則是,水泥熟料的熱耗標準達到105公斤標準煤/噸熟料,綜合電耗小于90kwh/噸。按照上述標準,1500噸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也都在淘汰之列了。
過剩之惑
按照如此新標,水泥行業過剩或又有新說。
據了解,新型干法工藝中,一般除去1500噸(含)以下的生產線,都是2000噸以上的生產線了。而據余忠良介紹,目前國內2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產能在8億-9億噸之間,即使加上正在建設的生產線3億-4億噸,總體產能也不過在11億-13億噸。
“2009年有418條線在建,其中建成投產的初步統計是176條,全年投產大概在2.5-3億噸之間,現在大概還有200多條在建。”數字水泥網總裁劉作毅對記者介紹,作為區域性很強的產品,水泥不能簡單用全國范圍內的數字指標考慮問題,而一定要分區域來看。
對此,主要市場位于華南市場的華潤水泥也深有感觸。余忠良表示,盡管去年華潤水泥在華南市場大舉擴張,但其實還是未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華南市場最終還是從華東進了900萬噸的水泥才達到市場平衡。
“淘汰落后的情況下,行業有20%的過剩這也是十分正常的。”劉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