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材下鄉政策,雖然當前具體的實施方案還未出臺,但作為建材生產大省的山東省從去年初已在部分縣市試點水泥下鄉,對農民新建住房和危房改造進行實物補貼。記者日前調研發現,雖然水泥下鄉的補貼比例不高、種類單一,但在改善農民生活、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拉動內需方面已顯現出重要作用,同時一些基層群眾也建議國家未來大規模實施建材下鄉時應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避免農村盲目大拆大建。
農民在解決吃、穿等基本需求后,第一位的消費方向就是蓋房。據山東省民意調查中心對農村居民住房現狀及意愿的調查顯示,將近70%的農房房齡已達到10年以上,這些住房多為土坯房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蓋的磚木結構房。為鼓勵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山東省從2009年初開始在費縣試點推行以水泥為主的建材下鄉。
根據費縣出臺《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水泥分配管理辦法》,由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4000萬元,以實物的形式,按每戶新建房補助20噸水泥、危房改造補助10噸水泥的標準,對農戶進行直接扶持。鄉鎮按照上報的新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立項規劃申請水泥撥付,縣財政、建設部門聯合進行核實。
今年62歲的方城鎮同力村村民劉如興是首批建材下鄉的受益者,他告訴記者,由于村里土地緊張,多年來他一直和兩個兒子擠在三間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里,去年初村上對宅基地進行連片規劃后,他終于有了宅基地建新房,但粗略一算,發現即使不包括裝修,最起碼也要10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