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8日對外公告了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共涉及企業2087家,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9月底前關閉。
根據工信部的公告,這18個工業行業包括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冶煉、鉛冶煉、鋅冶煉、水泥、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等行業。公告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制革84家。
從各省份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務院要求,對未按規定限期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吊銷排污許可證,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新增授信支持,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和核準新的投資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地等。
重點區域舉措
涉及企業二百二十六家
山西采取強制措施推進淘汰關停
為確保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山西省政府于日前下發了“關于對列入2010年關停淘汰企業采取斷電等措施的通知”,對電石、鐵合金、鋼鐵、有色、水泥、造紙、電力等行業列入關停淘汰計劃的企業和設備實施停電等措施強制關停。在關停之前,對這些企業嚴格執行差別電價。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關停計劃中,山西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有226家。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洪發科說,為了推進計劃的落實,山西省將對列入淘汰關停計劃的企業或設備采取“五停”“三不”措施強制關停。即以“停電、停水、停氣、停運、停貸”等強制措施實施關停,并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或設備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等,投資管理部門不予審批和核準新項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予批準新增用地,環保部門不予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已淘汰落后產能1100多萬噸,其中,已組織拆除廢毀煉鐵落后產能391萬噸、煉鋼20萬噸、電解鋁4.2萬噸、鋅冶煉1萬噸、水泥202萬噸、電石10.2萬噸、電力98.15萬千瓦、焦炭529萬噸、造紙5萬噸、檸檬酸1.2萬噸,年度任務正按計劃有序完成。年度首批淘汰落后產能補償(拆除)資金12756.4萬元已經安排。目前,隨著工業企業企穩回升勢頭逐步增強,山西節能減排治污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山西省經信委及各市經信委正加強督促檢查,對目標進度完成較差的市縣和企業進行誡勉談話和處罰,直至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的責任,確保列入今年淘汰計劃的企業落后設備在三季度前實現全部關停淘汰。同時,山西省將確保全省1043個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建成投產。
在淘汰水泥落后產能中,山西省采取減量置換的辦法,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手段。今年初,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對晉匯南白水泥公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改項目進行了核準批復,其前提是淘汰忻州市南白水泥廠、定襄縣官莊水泥廠等14戶企業85萬噸生產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產能。這個新項目的綜合電耗為92千瓦時/噸,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洪發科告訴記者:“落后產能是能耗過高、環境污染的源頭。淘汰落后產能是實現節能降耗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手段,也是解決山西能源消耗結構性矛盾的關鍵。”
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山西省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18.28%,實現節能量3031萬噸標準煤,完成“十一五”總目標的81.23%,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一五”的總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完成“十一五”總目標的8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