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讯:??? 作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地政府为了保证节能任务的完成,采取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限电。水泥行业为了确保淘汰落后产能550万吨的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万无一失地完成,政府采取强制限电手段,压制淘汰过剩产能。
限电致使价格大涨 突破了300公里物流圈
据了解,“十一五”规划显示,规划期将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在过去的四年中,国内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但作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今年上半年同比反而上升了0.09%,导致下半年需要完成降耗4.48%。对此现象,江浙、福建、河北、上海、山西等地纷纷掀起了“限电潮”。
受此影响,各地水泥价格均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据了解,上周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上涨了1.28%,其中,南宁上调了40元/吨,上海上调了30元/吨,更为可怕的是浙江,每吨上调了近百元,此外,南京、郑州、长沙等地也纷纷涨价。
部分地区的大涨价,致使部分水泥企业打破了“300公里物流圈”。据了解,在众多涨价地区中,浙江涨价最大,每吨上涨了近百元,因此,引来了众多周边省市的水泥大量流入浙江的水泥市场。一般来说,水泥有个“300公里物流圈”的定律,超过了这个范围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大部分企业不会去做这种傻事,但是,由于浙江价格大涨,在减去了高成本的运输费用外,每吨还净赚十几块钱,所以周边省市的水泥大量流入了浙江市场。
到底谁之过?
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的能耗累计下降了15.61%,也就是说,今年的任务是4.39%,这个数字按过去的4年来说,应该不是个问题,但为什么出现了“限电”的场景呢?
问题就出在了今年的上半年,不降反升,致使下半年的任务巨大。
企业盲目建线,地方相关部门放宽政策,监督力度不够等均是出现这种场景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监督执法部门,就像前一阵出台的“淘汰落后产能黑名单”被灌水一样,地方监督部门碍于面子或某些不为人知的规则,致使能耗不降反升。现喝水现打井,未免为时过晚,就算打出来,付出的代价恐怕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