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讯:??? 9月14日,由水泥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水泥行业媒体研讨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4家媒体四十多名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当天下午,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来自华新水泥的代表石捷说:“四川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已经跌破了200元的底线,部分水泥企业已经在赔本出售,但是咱们媒体上的水泥报价还是每吨300元左右的样子,试问,作为行业内媒体来说,网站的准确性在哪?”真实一语惊起千层浪啊!
在会上,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出来反驳,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媒体没有尽到最根本的责任—真实?是谁抬高了水泥价格?水泥价格的抬高会给谁带来好处呢?
对此水泥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据了解,我们水泥行业媒体的报价均出现了偏高的情况,例如P.O 42.5袋装水泥,达州海螺出厂价为235元/吨,达州堡垒居然高达300元/吨,广元海螺是310元/吨,这么高的媒体报价显然与当地的实际价格是不符的。
地方政府疯狂引进外资 目的不纯
对于灾后重建的契机,水泥企业大刀阔斧的进入了四川,由于地方政府看到了短期的利益,疯狂的引进外资,引进水泥项目,致使如今的产能严重过剩,水泥企业竞争压力巨大,部分水泥企业赔本出售水泥。我们不妨做个局外人来分析下:水泥企业抢市场、抓灾后重建契机那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地方政府没有放宽政策,企业是不会进去的,例如在项目审批、银行贷款等等环节上。那为什么地方政府放宽政策呢?目的是:财政上拨款是按报价算的,报价的计算是根据媒体报价算的,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得到一些差价,引进的企业越多,竞争力越大,价格越低,政府获得的价格差越大,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企业盲目建线 存在侥幸心理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看到了这块大蛋糕,纷纷入川建线。据水泥人网了解,仅2009年一年,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就有8条投入了生产,日产4000吨的2条,日产3200吨的1条,日产2500吨的有17条之多,这样的大规模建线无疑给今后埋下了一颗炸弹,也许今年炸弹已经开始爆炸了。对于这样的情况,企业的侥幸心理以及没有长远的目光是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
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水泥行业的媒体工作者,我是感到非常的愧疚。我们没有起到真实性和监督性的作用,反而成了哄抬价格的祸首,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媒体是否该反省下,我们到底需要在行业内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捞钱?造势?哄抬水泥价格?恐怕没有一家媒体愿意这样做吧。但是部分媒体已经在无形中走向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