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
??? 本文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发展出发,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设备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做了分析,提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设备资产管理除了引入以预知性维修为主体的管理思想、建立规章制度和理顺流程之外,还需要借助于信息化平台,以实现一体化的设备资产管理,并给出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
??? 一、问题提出
??? 近年来,我国的水泥工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水泥总产量从2002年的7.05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近14亿吨,新型干法水泥从2002年的不足20%,增长到2008年的60%多。水泥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流程生产企业,设备运行、维护水平的好坏关系到生产计划的完成以及经济效益。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一台设备故障停机而造成整条生产线停机数天的例子也不少见。对于投资数亿日产数千吨水泥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成为核心业务之一。同时,设备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基础管理、技术管理、工程管理和经济管理,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也是水泥企业管理中的难点。 ?
???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重点扶持12家重点水泥生产企业措施出台,水泥生产集团化并购、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区域分布、全国布局、集团管控、统一管理、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及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的需要,现代化的水泥生产对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泥生产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如何强化设备资产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流程、提高效率,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成为水泥生产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 二、水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不同,各水泥企业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有不同的特点。这里我们主要从水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发展要求、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水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特点和难点。 ? 1.现代化的水泥生产对设备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泥企业作为典型的资产密集型的流程化生产企业,设备资产的良好配置和安全高效运行在企业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1)?水泥企业生产高度集中,上下工序关联性强,设备运行状态对企业生产和安全保障性要求高,并且设备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家底儿不清,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设备台账。
?? (2)?高产高效,低能耗、低排放、高可靠性是时代的要求,也推动了水泥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企业需要拼设备。
?? (3)?企业需要更为合理的设备资源配置,需要准确把握设备运行、维修状态,提高运转率。
?? (4)?设备的综合机械化、自动化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维修护保养及维修的要求提高。
?? (5)?随着技术进步,设备的生命周期内(综合档案、运维费用、价值替换)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
?? (6)?设备的开动率、综合运转率、故障率、维修效率等对企业生产影响巨大,对设备的即时状况掌控的要求更高,巡检、点检、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可量化的动态维修方式成为工作重点。
?? (7)?用最少的人保证设备运行状态最佳是水泥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如何快速发现隐患、判断故障和修复故障是“高手”的看家法宝,如何把这种经验和能力转变为企业的财富,提高总体的维修效率是设备资产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
?? (8)?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考核指标等很难量化,工作调度、工作分配,由事后维修变为预知性维修为主的动态维修,以及通过中控确定最佳维护点(在故障及设备失效之前维修或更换)等需要有效的手段来实现。
?? (9) 集团化使得企业并购和新建成为提高产能的主要方式,企业设备资产总量和种类快速增长,设备资产的配置和运行状况在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实施设备及备件的差异化存储、相互调剂、信息共享成为必然的选择,企业领导越来越感到需要一个平台对设备资产进行综合管理。
?? (10)?企业发展迅速,外部竞争激烈,机构、人员、制度、管理流程等变化快,需要从多角度保证企业设备资产投资的科学性,更好地保证设备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延续性,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上述水泥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水泥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无论是在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微观层面还是在集团管控的宏观层面都已成为了一个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系统工程。
?? 2. 管理制度和规程需要健全
我国水泥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根本上沿袭了原有的管理办法和规程。这些条例和规程随着水泥生产技术、工艺等的发展,有的已不能适应企业当前的管理要求,有的逐渐被淡化,而企业本身的设备资产管理规程的建立健全本身还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针对新干法生产线设备资产管理的制度、规程、流程等不够系统、不够全面,这就造成了企业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只能因循旧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目标和要求不够明确,当企业的机构调整变动时(如同车间分散维修到由机修车间统一维护)时,与此对应的岗位变动、员工职责、考核机制、业务流程等都会发生变动,相应的制度不能及时建立起来,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相适应。
? 根据企业的优化管理和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化生产线、生产方式要求和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程,是一个从宏观上强化设备资产管理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 3. 管理体制需要理顺
水泥企业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本身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关的设备资产管理机构,在集团一级由生产部或者专门的资产管理部进行管理,在水泥厂一级设置设备部或机电部,根据管理要求不同,管理机制也不同。如有的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则有专门的机修部负责,电气维修无一例外归属设备部或者机电部;有的企业在厂级设置设备部实施职能化管理,具体的维修工作则由车间负责。
?? 从设备管理相关的机构设置可以看出,水泥厂一级对设备管理非常重视,具有完善的设备资产管理机构,各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执行相关设备资产管理职能。在集团一级目前尚未具有统一管控、调度的强化的机构。在一些水泥企业中在管理体制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 (1)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在设备资产的基础管理、技术管理(含档案管理)和经济管理层面或多或少存在管理缺位,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 (2)管理职责特别是交叉管理职能不够落实,多人负责又责任不清;
?? (3)企业快速发展,机构的调整变化以及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调整不能适应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要求;
?? (4)从集团到下属公司再到车间,不能做到统一的管理机制,基础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从而影响设备资产的有效管理;
?? (5)水泥企业“对标”流于形式,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另一方面流于形式对企业的作用有限。
?? 按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水泥企业的管理特点和要求,建立健全设备资产管理机制,是另一个从宏观上强化设备资产管理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