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全球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份有限公司17日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四大市場”,支持“三大領域”來服務實體經濟,并明確將在未來三年逐步壓縮四大行業的信貸總量。這四大行業依次為房地產、城建、公路和電力。
對此,一國有大行人士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對上述四大行業的信貸總量逐步壓縮是監管層的要求,“各大行都是一樣的”。
17日召開的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工作會議也提出,“要落實好信貸規模總量控制的要求,服從宏觀調控”。另據中國交通銀行(601328)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該行2012年工作會議新聞稿,交行董事長胡懷邦亦提出,2012年要合理把握信貸增量和投放重點,切實加強信貸資金投向監控。
壓縮“鐵公基”貸款
在監管層要求商業銀行在2012年進一步強化資本約束,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營結構,把握好降低資本消耗和防范金融風險的內在要求的背景下,各大銀行均將調整信貸結構列為了重點工作,上述四大行業一般資本占用過高,被列為調整重點之一。
另一個原因則是,這四類貸款一般和地方政府均有聯系,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也正在顯現,其中公路等個別行業的不良額已呈上升趨勢。
“去年陜西、云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先后發生有關公路行業的授信風險,個別客戶已經出現逾期。”一股份制銀行風險管理部人士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說,該行已在內部下發交通廳(公路局)貸款的風險提示。
對于造成公路行業貸款風險上升的原因,上述風險管理部人士解釋稱,首先,取消二級公路收費權造成公路收費收入大幅減少,而依靠其自身收入償還貸款的難度較大,其次,部分省市對存量二級公路債務方案償還沒有確定,相關貸款償還來源難以落實,再次,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政策影響,公路貸款到期后不能續貸,造成客戶資金周轉困難。
該人士并稱,該行對2012年的信貸投放要求是“調結構”,即對大型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開發貸的貸款比例進一步降低,寧愿犧牲一點利益來支持中小企業。
“隨著政府融資平臺清理和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強,我們業務結構失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難以持續,因此調整信貸結構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業務增長的突破口。”華東一銀行的公司業務負責人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