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新疆建材工業的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建材工業的1/3以上。全區大多數縣市都有水泥企業,而且也多為當地支柱產業。
新疆水泥工業基本情況
截至2011年年底,新疆共有水泥企業92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1.7億元,同比增長59.2%;擁有各類水泥生產線122條,全部生產能力510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56條,生產能力4311萬噸,占總產能的8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比“十五”末提高了46個百分點,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水泥產量3300萬噸,同比增長37.5%,其中32.5強度等級及以下水泥占總產量的74%,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散裝水泥完成1182萬噸,散裝率48.24%,超過全國0.11個百分點;商品混凝土235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7%;噸熟料標煤能耗136.9千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水泥出口4.13萬噸,較上年有所下降;利用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1300萬噸以上。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后,在中央和19個省市對口援疆的強力推動下,新疆重點工程、民生工程建設快速推進,水泥需求“跳躍式”增長。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新疆水泥行業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發【2009】38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工作部署,以服務各類建設項目為中心,以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為主線,積極推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優化”的原則,強力推進行業快速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創造了水泥行業的新疆效率。
(一)行業發展速度加快,產業布局趨于合理
“十一五”是新疆水泥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均增長14.7%。特別是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以后,受宏觀政策的支持和推動,水泥需求迅猛增長,水泥價格大幅攀升。2011年水泥產量比2009年增長60.98%,年均增長30.49%。全區地、州、市所在地和重要縣、市均有日產2000~50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布設,產品出廠銷售半徑明顯縮短,水泥產業布局明顯趨于合理。
(二)產業結構更加合理,淘汰落后成效顯著
2011年,新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快速提升至8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新疆水泥工業呈現后發趕超的局面;天山股份、青松建化、伊犁南崗、新疆天業等四家水泥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達到70%,大企業、大集團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張,對提高新疆大型企業的競爭力和控制力,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起到了強有力地推動作用;部分企業在提升水泥主業水平的同時,經營范圍拓展到了商品混凝土產業,產業鏈逐步延伸。“十一五”以來,自治區各有關部門通力協作,通過采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遵循市場機制,共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483萬噸,直徑3米以下的立窯已全部淘汰,超額完成了淘汰落后計劃任務。
(三)水泥建設項目大型化,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通過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原則,嚴把新建項目前期審查和準入門檻關,一批水泥項目高標準設計、高水平開工建設。審批開工建設的水泥生產線生產能力均在日產熟料2000噸及以上水平,其中日產熟料3000噸及以上新型干法生產線比重達到75%,首條日產熟料7500噸最大生產能力的生產線開工建設,水泥項目建設實現了大型化。2011年,全區建成投產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5條,新增水泥產能1570萬噸,是歷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今年1~5月,有7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其中,日產熟料5000噸生產線6條),形成生產能力1125萬噸。目前,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5條,水泥總產能4095萬噸。預計在今年底將有部分生產線建成投產,屆時新疆水泥總產能將上升至7500萬噸。通過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集中建設,新疆水泥產業技術裝備總體水平明顯提高。
(四)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資源綜合利用穩步推進
水泥工業既是能源、資源消耗大戶,同時也是利用工業廢棄物最多的行業。水泥行業是新疆重點耗能產業,年綜合能耗超過400萬噸標煤,且隨著水泥產量的快速增長而逐年增加;萬元增加值能耗僅次于電力、冶金和石化,位居自治區工業行業第4位。“十一五”以來,新疆十分重視水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通過大力推廣新型干法水泥工藝,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發應用新工藝、新技術等措施,萬元增加值能耗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據測算,“十一五”新疆水泥行業累計節約標煤約150萬噸,減排CO2約500萬噸。
自1998年開始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工作以來,新疆水泥企業結合本自身生產工藝特點,綜合研究和利用了諸如粉煤灰、煤矸石、電石渣、爐渣、糖濾泥、礦渣、廢石等各類廢棄物,水泥工業利廢成效顯著。特別是近幾年伴隨著PVC鹽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新疆水泥行業利用電石渣制造水泥工藝的日益興起,較大地推動了廢棄物增量的利用,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水泥行業年利用各類廢棄物量占到了全區建材工業利廢總量的70%以上,成為了新疆最大的利廢產業。
(五)技術進步水平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近幾年來,新型干法水泥工藝、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電石渣水泥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快速改善了新疆水泥工業的產業結構。通過產業與科研院所、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聯合推進方式,新疆水泥行業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以電石渣為原料生產水泥基本形成了自有專利技術,在電石渣替代石灰石生產水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電石渣對石灰石的全部替代,為新疆氯堿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新疆凱盛建材設計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以電石渣為原料生產水泥工藝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新疆天業100%電石渣生產水泥項目》榮獲自治區優秀設計一等獎;天山股份《100%濕排電石渣替代石灰石新型干法2×2000噸/日水泥產業化開發應用》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目前,新疆已建成PVC配套100%電石渣水泥生產線8條,水泥總能力達655萬噸,正在建設日產熟料2500噸生產線2條。天山多浪日產熟料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旁路放風余熱發電工藝技術取得新突破。
新疆水泥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面臨產能過剩、出口下降、后續落后工藝需要盡快退出和總體上管理粗放、能耗不達標等一系列問題。其中主要問題有三:一是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產能由局部走向全面性過剩,企業效益大幅下滑。2010年新疆工作座談會議以后,受“大發展、大開放、大建設”的投資拉動,新疆各地水泥項目建設熱情高漲,大企業大集團、地方企業、民營企業、內地援疆省市有關企業都紛紛在疆布點建設水泥項目,導致行業短期內過度投資,新增產能在近期集中釋放,水泥產能增長明顯高于市場需求增速,人均水泥產能快速攀升。預計到2013年底,在建生產線投產后,新疆水泥總產能近億噸,人均水泥生產能力遠高于全國和西部平均水平,必將帶來產能嚴重過剩的隱患。今年1~5月,全區各地水泥價格一路下滑,企業效益快速下降,個別區域已到了虧損邊緣。二是水泥生產能耗高,企業管理水平粗放。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新疆水泥單耗水平仍處于較高的狀態,多數水泥企業,包括部分重點水泥企業單耗水平嚴重超標,長期達不到國家最低能耗限額要求,企業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后續落后工藝退出難度和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南北疆尚有各種落后及相對落后水泥產能近1000萬噸,受差別產業政策和不完善的退出機制的影響,加之一些地方缺乏配套資金,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新疆后續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工作壓力還很大。隨著優質產能的快速增加,要求水泥行業落后產能退出市場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