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三角洲內大批美企正在悄然撤退,從今年3月開始,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福特公司等,紛紛將大部分產品陸續從中國多家代工廠撤回本土生產。
另外,根據5月份《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2》顯示,22%的受訪歐盟企業正考慮將投資轉向中國外的市場,而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服務于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建材集團收購了韓國大宇水泥廠,出售作為撤資的一種形式,讓人們不得不對建材外資的在華趨勢心生擔憂。
外企出售工廠不止一家
6月21日,韓國大宇國際公司宣布將位于山東的大宇水泥工廠以7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1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建材集團。
大宇水泥是原韓國大宇集團在山東省境內獨家投資興建設立的外資企業,曾號稱是中國單機產量第一、技術最先進的水泥企業。1993年經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成立,注冊資本金9986萬美元,總投資2.9890億美元。將大宇水泥出售給中國建材集團,韓國大宇方面表示,是為了提高公司的財務穩健性。
這是國內水泥企業首次反向收購外資企業,有關專業人士認為,這次反向收購是一個雙贏的結果。通過此次出售,大宇國際不僅回籠了資金,還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構筑了合作關系,為開拓在華事業創造了機會,而中國建材集團則可以借此獲得韓國大宇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在山東的產能。
反向收購尚屬首次,但是國內水泥企業收購外資股份已是屢見不鮮,絕不是獨此一家。
早在2010年,便傳出北京金隅集團斥資人民幣5億余元,向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收購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65%的股權、北京順發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70%的股權,以及北京易成-拉法基混凝土76.722%的股權,而上述股權是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所持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金隅集團聲稱,這次收購行為進一步鞏固了集團水泥業務的板塊。
而今年7月2日,四川雙馬披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修正案,稱擬定增募集9.031662億元用于收購都江堰拉法基25%股權。
雙馬公司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是拉法基集團、拉法基瑞安為履行相關承諾、進行資產整合的資本運作。交易完成后,公司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為公司今后在西南市場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華潤水泥還收購了新加坡三德水泥在福建和云南的水泥企業;西部水泥則以5.0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意大利水泥集團在華水泥業務;近日,瑞安建業又曝出,年內將出售其所有的45%的拉法基瑞安水泥的水泥業務,據稱其價格將達40億元。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認為,水泥行業資產重組不再單單只是國企與國企、國企與民企,現在是從國企到民企再到外資更大范圍的重組。
這樣的趨勢正符合國家目前進行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水泥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但是面對這眾多的出售案件,難免會讓人想探究個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