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以汽車、鋼鐵、造船、水泥等行業為重點,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把好土地、信貸、節能、環保、安全、質量等準入和審核關”,“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指明了水泥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近年來,發改委、工信部等國家部委未雨綢繆地針對中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和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制定了多項完善的政策,指導水泥產業的發展、轉型、升級。
然而,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只要招商引資的政績,不顧國家的產業政策,有些地方主管部門不嚴格執行國家各部委制定的產業政策,更有個別“無視”國家政策違規審批,以及部分水泥企業缺乏全局意識、自律觀念差,導致云南省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大量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審批、建設皆未上報國家部委審批、備案的情況。該省60多條新建水泥項目面臨拿不到國家生產許可證。產能過剩,造成企業大面積虧損并處于限產、停產狀態,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浪費國家的能源、資源,增加該省節能減排壓力。
更有小部份投機者,借處理電石渣為名,盜用國家鼓勵政策,申報主管部門建設新線,并假以環保之名義,竊取相關新建水泥生產線審批手續,而其最終并未落實相關承諾,實際以普通水泥生產線的存在形式生產水泥,使得這一部分水泥產能投放市場,進而加劇水泥全行業的產能過剩。
為此,請國家有關部門對該省有些主管部門和個別企業“無視”國家政策違規審批和假以環保之名義,竊取相關新建水泥生產線審批手續等進行調研,再次給予明令禁止。以有效遏制“非法”新增產能。
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水泥產量達到了16.28億噸,當年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13.88億噸,其中新型干法熟料能力9.61億噸,全年運營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1017條。2009年,云南省生產水泥4868萬噸,當時該省水泥熟料產能還未達到4000萬噸。
于此,我國人均水泥消費已經達到并超過了1噸,水泥產能已經超過市場需求。在此關鍵時刻,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發改委、工信部制訂了一系列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政策。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加快結構調整,引導水泥行業健康發展,國務院(國發【2009】38號)文件,國家發改委(發改辦產業【2009】2351號)文件,國家工信部《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工原【2010】第127號)文件,制訂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前瞻性地引導水泥產業良性發展。
在以上政策制訂3年以后,截至目前,全國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368條(1000t/d以上),全國水泥總產能29億噸(有媒體稱已達32億噸)。水泥產量已達21億噸。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人口為13.7億,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產能也遠遠越過了人均1噸的紅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