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泥消費量增長在2008年下挫了2。4%,為28。3億噸,但是此后恢復到2009年的29。98億噸,2010年更是增至32。94億噸,后兩年的年增長率分別為5。9%和9。9%。到2012年底,全球水泥消費量趨勢預測將達到創紀錄的38。59億噸。中國目前在全球水泥數據統計中獨占鰲頭,2010年的消費量為18。51億噸,幾乎是2004年水平的兩倍,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印度在2010年則消耗了2。12億噸。第三大消費國美國的消耗量降至6900萬噸。2012年發達國家的增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政府的許多經濟刺激計劃有利于2012年的增長,將最終擺脫危機的陰影。新興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亞洲和拉美的增長將快于非洲和中東地區。未來水泥價格是關鍵因素,但價格波動會很大,在一些地區價格會疲軟,但整體處于上升趨勢。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目前國內外尚無一種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水泥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十二五”建材工業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水泥行業。中國行業研究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水泥行業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水泥產量達20。85億噸,利潤超過1000億人民幣,不僅增速最快、增量也很大,中國水泥產量已占到全球60%左右。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驅動,2011年水泥市場仍然延續旺盛需求。2011年全國水泥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39億元,同比下降8。3%。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分別完成381億元、452億元、60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3。5%、3。7%、8。1%。回顧2011年,水泥產業在取得良好成績的同時,產能過剩、集中度不高、淘汰落后任務重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仍需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我國水泥在產能經過連續多年快速擴張,已出現全面過剩的今天,延伸水泥產業鏈,特別是向混凝土產業延伸已成為廣大水泥企業戰略轉型,尋求發展之路的重要方式。要實現這種方式的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實施企業兼并重組。隨著政策導向鼓勵重點企業提高規模和利潤率傾斜,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明顯提高,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新干法工藝產量將明顯提升,節能環保將達到新水平。
中研普華行業研究機構認為,《十二五規劃》的出臺,對行業集中度的提升、產業結構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構成長期利好,十二五水泥工業規劃主要提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和技術進步,提高水泥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水泥工業轉型升級。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億噸;主要污染物實現達標排放,協同處置取得明顯進展,協同處置線比例達到10%;綜合利用廢棄物總量提高20%;42。5級及以上產品消費比例力爭達到50%以上;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達到35%以上。
中國水泥產品供給市場研究
2011年中國水泥工業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水泥產量邁過20億噸大關;水泥利潤超過1,000億元;噸水泥利潤超過50元。但這巨大的量價齊升局面好似轉眼即逝,大家并沒有沉浸在欣喜之中,而更是關心2012年的市場走勢,大家都已表示2012年水泥市場是前低后高的走勢。實際上在2011年下半年水泥市場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市場掉頭向下的勢頭愈發明顯:
由于季節和節假日原因,一年內市場的水泥用量不同,從全國來講,一年內有兩次水泥用量高峰,也就是業內所說的施工旺季,通常情況下是在上半年的5、6月份和下半年的第4季度,由于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走量提價是一年的好光景;1、2月是冬季和春節,員工回家過年,市場需求銳減,一般是旺季水泥用量的一半,市場下滑,價格走低。
據市場調研發現,2011年和2008年水泥產量分布的走勢非常近似,是前高后低,上半年市場表現超預期,2010年華東地區市場表現尤為明顯,承接了2010年底的水泥價位。下半年保障房縮水、7。23動車組事件使市場需求大幅滑落,在4季度呈現旺季不旺之勢,數據分析表明,2011年4季度的市場需求是近10年來最弱的一年,由于上半年需求表現超預期,5月份價格一度摸高到437元/噸。而下半年的走勢讓大家大跌眼鏡,市場急速下滑,隨之價格一路走低,尤其是西北地區,幾乎跌掉100元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