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34.2萬噸,較去年同期(下同)增加0.4%;價值2289萬美元,下降1.5%;出口均價為每噸67美元,下跌1.9%。99%以上為一般貿易方式出口。
一、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水泥出口主要特點
(一)月度出口量震蕩下行,6月出口均價創年內新高。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月度出口量震蕩反復,其中1月僅出口2.7萬噸,3月增加至8.8萬噸;繼4月出現回落后,5月回升至單月出口6.8萬噸的高點,6月出口再次減少,僅出口4.5萬噸,同比減少0.1%,環比回落33.8%。同時,6月出口均價創出年內新高,當月出口均價為每噸73.1美元,上漲2.4%,環比上漲7.3%(下圖)。
(二)主要出口至香港和澳門。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對香港出口水泥25.5萬噸,減少17.9%,占同期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總量的74.5%;對澳門出口7.7萬噸,大幅增加5.4倍,占22.6%。
(三)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長乏力,私營企業出口減少。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29.9萬噸,增加3.6%,占同期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總量的87.4%。私營企業出口4.1萬噸,減少18.6%,占12.1%。
(四)以出口硅酸鹽水泥為主。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硅酸鹽水泥30.3萬噸,增加3.2%,占同期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總量的88.8%;出口水泥熟料3.7萬噸,減少17.2%,占10.8%。
二、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乏力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需求減弱以及同行競爭增強,加大水泥出口阻力。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依然復蘇艱難,歐債危機繼續發酵,各大經濟體持續疲軟,導致國際市場對水泥需求下降。同時,其他國家水泥行業發展也較為迅速,越南水泥公司表示,受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影響,今年越南水泥出口量將達700萬噸以上[1]。而伊朗水泥行業年出口量更是達1000萬噸以上[2],近期向索馬里出口水泥則達到2.2萬噸[3]。以上種種因素都加大了我國水泥出口的難度,從而導致今年上半年經廣東口岸出口水泥增長乏力,對歐盟和東盟出口更分別大幅下降54.8%和70.3%。
(二)國內水泥行業產量增長趨緩,影響國內水泥可供出口數量。受下游行業持續低迷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水泥行業產量增長較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5月,全國水泥產量79398萬噸,同比增長5%,增速同比減緩14.3%[4]。雖然近期國家先后批準了一系列基建項目,但從短期來看市場對水泥需求仍處于弱勢,影響了水泥產量,從而導致可供出口數量減少。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行業限產保價效果不明顯,水泥價格或將進一步下跌。由于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加上今年以來受房地產調控和高鐵投資減速等因素影響,國內水泥行業持續萎靡,水泥企業為避免價格大幅波動而采取限產保價措施。以華東、中南地區為例,該地區6月停產時間大約在10-15天[5]。然而,限產保價效果并不明顯。6月26日,全國水泥均價為331.5元/噸[6],與上月相比下跌8%,與年初相比下跌18.7%。價格下跌趨勢仍未改變。同時,高庫存現象更加嚴重,截止到5月末,全國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858萬噸,同比上升14.1%[7]。而隨著下一階段雨季、高溫等不利因素的到來,市場對水泥需求將進一步減少,水泥價格下跌趨勢或將加劇。
(二)受行業前景低迷影響,外資加速撤離我國水泥市場。近年來,我國水泥市場已嚴重飽和,行業進入全面產能過剩階段。特別是今年以來,水泥行業利潤大幅下降,1-5月行業利潤銳減59.9%[8]。在此情況下,外資加速撤離我國水泥市場。5月初,西部水泥宣布將以5.0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向意大利水泥集團收購水泥資產,公司將以發行新股悉數支付代價;6月21日,韓國大宇國際公司表示,將位于山東的大宇水泥工廠以4.14億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9]。此外,有傳聞稱拉法基集團或許也將整體退出中國水泥市場[10],顯示外資看空國內水泥行業。
(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不容忽視,產品結構有較大優化空間。近年來我國水泥行業全局性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據統計,目前我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3億噸以上[11]。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5月末,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858萬噸,同比上升14.1%。產能過剩可能引發的無序競爭、價格下跌以及行業經濟效益整體下滑等問題將對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同時目前我國水泥當前生產及出口的主要品種為低價值的硅酸鹽水泥及水泥熟料,而高附加值的品種如礬土水泥、水凝水泥等出口量僅占極小比重,產品結構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