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鹿樓鄉西鹿樓村村民致電《中國環境觀察》,反映當地一家企業——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力水泥)污染嚴重,該廠與村民住宅僅一墻之隔,村民們長期生活在水泥粉塵與機器的轟鳴聲中;企業未經任何技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當地河流,致2公里河道成為一個巨大的臭水河。當地村民雖向環保部門多次反映,但因當地政府對污染企業的“寬容”,堪憂的環境狀況至今未能改變,極度污染的生活環境嚴重威脅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污染肆掠 村民與粉塵日夜相伴
在當地,西鹿樓村有一個奇怪現象: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放著一把梯子。村民說這是為了清理房頂上的水泥灰而準備的。如果長時間不清理,碰上下雨,水泥灰塵凝固,會腐蝕樓頂的太陽能、電視接收器等設施,房頂遭遇腐蝕也會漏雨。
給西鹿樓村生活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就是同力水泥。企業公開資料顯示,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原為豫鶴水泥有限公司,現有兩條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干法旋窯生產線,年產水泥200萬噸,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水泥類上市公司——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
在該企業作業生產范圍內,路邊的河流污穢不堪,發出陣陣惡臭;而樹木、雜草、甚至村民的房屋頂上都蒙著厚厚的黑灰色塵灰。水泥粉塵肆掠,村民們只得緊閉門窗,即便在悶熱的夏天也不敢開門開窗。
“你看看,我家就像是水泥車間”。一位村民將本刊工作人員帶到家里,其住房與同力水泥僅一墻之隔。站在院子里,抬頭就可以看到墻頭外水泥廠皮帶運輸機的運轉,聽到機器轉動發出的吱吱聲。他指著門前枯萎的雜草說:“你看看,現在本是這些植物生長的最好階段,可都枯了;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不就等于慢性自殺嗎?房頂因水泥粉塵的腐蝕已基本沒用了,一到雨天,就要把上面清潔干凈,否則屋里是大盆接小盆。”
在一戶姓張的村民家,桌子、窗臺、地面均覆蓋著厚厚的塵灰,輕輕一吹,桌子上便揚起大片的塵灰,而厚厚的塵垢還是無法去除。該村民苦笑著說:“這個得用鋼絲球才能去掉。”她家一個紙箱里積累了半箱底的水泥。“隔幾天打掃一次,就能積下這么多的水泥”。
莊稼地的情況同樣令人擔憂。蔬菜、樹木、雜草的葉子上面都積著厚厚的水泥塵灰,就連剛剛翻耕的菜地表面都不能幸免。
企業嚴重的粉塵和噪音污染,讓很多村民患上皮膚結痂等病癥,一些村民因擔心影響生育已經搬離此地。
除了嚴重的污染,同力水泥廠還出現過設備安全事故。有村民透露,距離村子最近的那個儲料大筒上的蓋子曾被大風刮下來,巨大的蓋子像飛機一樣砸了下來,砸壞了電線和很多村民的房頂設施。賠償問題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賠的錢根本不夠修繕損壞的房子。
村民將院落里清掃同力水泥的粉塵集中紙箱
企業偷排違建 環保監管被質疑
生存環境如此惡劣,西鹿樓村村民們多次向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反映,但至今無果。一位村民這樣表述環保部門對水泥廠的監管情況:上級一來檢查,水泥企業就停下機器,生產發出的轟鳴聲沒有了,粉塵小了,應付完檢查,機器又“嗚嗚”地開起來。對此,鶴壁市環保局予以否認,該局一位趙局長表示:不可能。
村民們普遍認為,環保部門其實是在變相維護企業。“水泥廠不僅違規操作,粉塵肆掠,同時還偷排沒有經過任何技術處理的污水。
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找到同力水泥偷排的污水河道,只見不斷流淌聚集的廢水,一直流到2公里外的大橋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臭水溝。
“這條河,十多年前清澈見底,可以澆灌莊稼地,而現在卻成了臭水渠、垃圾溝了,一直延伸到大路邊,政府、環保部門難道眼瞎了看不到污染?”受污染村民激動的如此怒罵道。
同力水泥是否違建,在村民心中一直有很大疑慮。按照《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的要求,根據企業產能及近5年的風向和風速,同力水泥的衛生防護距離不得小于400米,而該廠實際上與村民房屋僅一墻之隔,這樣的距離根本不可能通過環評審批。但同力水泥則在村民住宅旁邊建成,主管部門顯然難辭其咎。
為建企業野蠻拆遷 鶴壁陷入發展誤區
事實上,被主管部門“寬容執法”的并非同力水泥一家。調查得知,近年來鶴壁市正大力發展經濟,環保已被當地政府完全忽略,甚至出現為了污染企業而強制村民搬遷的事件。
據當地出租司機講:“鶴壁市老城區原來是市政府所在地,因搞經濟開發招來一些污染大企業,如今老城區周圍的農村多被強制搬遷。同力水泥廠對面正在建設的那家大型煤化工企業,已建了很多年,今年才試產,占了老百姓很多耕地。”
涼水井村離上述煤化工企業最近,很多村民已被迫搬遷。“為了企業順利建成,當地政府派警察、干部將拆遷房子圍住,把老百姓家里的東西搬出來拍照,將拒絕搬遷的村民架出房子,然后,在官員的指揮下,房頂就被鏟車掀掉。為制止這種野蠻拆遷的行為,村里一個老干部上訪還被打。”回憶起強迫拆遷的那一幕,涼水井村村民至今心有余悸。
“再旱也有水”,在這個因一眼的水井出名的村子里,至今還有近30戶村民沒有搬走,他們太窮了,有的一家好幾口擠在一個房子里,換不起、買不起政府提供的安置房。“搬遷不給任何補償,安置房也要自己花錢買。”
“如今,這個企業已開始試生產,大煙筒冒著黑煙,刺耳的噪音整個鶴壁老城都能聽見,人家才不管你老百姓搬不搬走”。想想未來的日子,未搬遷的村民深感無助。
中央一再強調,“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和群眾身體健康為代價。”鶴壁市則毅然我行我素,不僅對企業污染不加監管,甚至為企業建設而毫不隱晦的建立在損害老百姓合法權益基礎之上。這樣與國家完全相悖論的發展理念,鶴壁市政府該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