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是建材行业的传统淡季,水泥、玻璃等大宗建材产品需求均出现下滑,主要建材企业三季度盈利低于二季度。
三季度水泥量价齐跌,水泥企业三季度盈利触底。三季度全国水泥均价为323元/吨,较二季度下降26元/吨,下降幅度为7.45%;7、8月单月水泥平均产量为1.94亿吨,较二季度下降930万吨,下降幅度为4.6%。在这样量价齐跌的淡季,多数水泥企业三季度盈利环比出现下滑。已公布的三季度业绩预告的11家水泥企业,福建水泥、四川双马、秦岭水泥、ST狮头延续二季报的亏损,其余7家企业业绩下滑幅度均超过50%,部分公司由于一季度亏损,二、三季度盈利,三季报业绩下滑幅度略有收窄。四季度是水泥需求的第二旺季,水泥需求将明显回升,水泥企业试图在最后两个月扭亏,因此行业协同比较顺利,华东、中南等地区水泥价格出现超预期的上涨,截止上周全国水泥均价为330元/吨,较前期的低点涨了12元/吨,中南、华东地区分别上涨30元/吨、27元/吨,涨幅居前,华北、西南地区均上涨10元/吨,东北、新疆水泥价格一直处于高位,目前处于下滑通道之中。由于气候原因,东北、西北四季度适合施工时间较短,预计这些地区水泥企业四季度盈利环比会明显下降。
三季度玻璃价升量跌,玻璃企业盈利有所回升。三季度5大重点城市玻璃平均价格为69.3元/重量箱,较二季度上涨了2.4元/重量箱,涨幅为3.46%;7、8月平板玻璃平均产量为5708万重量箱,较二季度平均产量减少了267万重量箱,降幅为4.78%。虽然平板玻璃业务毛利率有所回升,但量的下跌以及光伏玻璃等业务盈利的下滑,主要玻璃企业三季度业绩下降幅度并未出现明显收窄,行业龙头南玻A预计三季报业绩下滑59.46%~68.47%,亚玛顿预计下降20%~50%,三峡新材下降70%左右,耀皮玻璃亏损。目前玻璃行业进入消费旺季,库存持续下降,玻璃价格缓慢上行,但上行的速度和幅度仍受制于产能的扩张,停窑率已处于下行通道中,新建生产线正伺机投产,预计四季度盈利环比会有所改善,但幅度不会太大。
新型建材行业亮点较多,外延式扩张支撑业绩高增长。预增或略增的企业均属于新型建材企业,包括塑料管行业的永高股份、纳川股份、顾地科技、伟星新材,防水材料行业的东方雨虹,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建研集团,耐材行业的北京利尔、太空板业,塑钢行业的海螺型材,这些企业多数依靠新建产能、兼并收购、异地布局等外延式扩张方式来维持业绩的高增长。与水泥、玻璃行业不同的是,这些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龙头企业体量小,市场整合才刚刚开始,成长空间比较广阔。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是建材板块中成长性较好的品种,在经济周期下行的阶段尤其值得关注。PCCP行业的青龙管业、国统股份、巨龙管业、龙泉股份均预计三季度业绩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部分输水工程招标延迟、在建工程进展较慢,另一方面是新建产能投产、期间费用明显上升。
近期国统股份、龙泉股份纷纷公布大单消息,显示重点工程招标有加速的迹象,未来两三年PCCP行业是受水利政策利好相对确定的行业。
维持行业“强于大市”的中长期评级,建议关注以下公司:1、行业景气回升,业绩环比改善的公司,如华东、中南地区水泥企业以及平板玻璃业绩弹性大玻璃企业;2、行业成长空间较大,业绩增长确定的公司,如处于产能扩张期的塑料管企业以及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建研集团、防水材料行业的东方雨虹、石膏板行业的北新建材;3、受水利等政策利好的公司,如PCCP行业的龙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