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煤炭庫存在3億噸以上,處于歷史高位。專家介紹,現階段煤礦企業庫存9100萬噸左右,發電企業庫存9300多萬噸,港口庫存4000多萬噸,外加煤炭經銷商掌握的煤炭庫存,全國庫存在3億噸以上。相比之下,2010年初煤炭企業和電廠庫存均在4000多萬噸左右,港口庫存在1000萬噸左右。
10月末,全國重點電廠存煤9371萬噸,可用29天。而過去電廠可用天數一般是7天,2004年煤炭告急時可用天數是3.5天。
曾經緊俏的鐵路運力也開始寬松,發改委數據顯示,1-10月,全國鐵路煤炭發運18.7億噸,同比下降0.6%;10月當月,鐵路煤炭發運量1.84億噸,同比減少1254萬噸,下降6.4%。
在煤炭市場形勢變化下,煤炭企業和產煤省的日子開始暗淡。據悉,今年前9個月全國最大煉焦煤企業山西焦煤已經累計虧損1.88億元,黑龍江龍煤集團全年虧損預計20億元。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規模以上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9%,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6.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98.2億元,同比增長4.4%,占內蒙古自治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50.1%,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快1.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38.1個百分點。“受煤炭市場需求不足影響,煤礦煤炭庫存明顯增加,煤炭企業經營壓力增大,一些地區煤炭企業甚至出現停產、半停產現象。”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煤炭行業管理處處長張占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截至今年6月底,內蒙古煤礦企業庫存額達2005.6億元,同比增加44.6%;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煤炭企業虧損額達1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一些發電企業開始拖欠貨款,煤炭企業資金回籠緩慢,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煤炭需求、產銷量、鐵路和港口轉運量增速大幅下滑,隨之出現一系列反應,庫存積壓、鐵路發運負增長、煤企虧損、產煤省財政收入下降。
從煤炭投資與產能建設上看,國內煤炭產能超前建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這是影響煤炭長期趨勢的重要因素。
根據行業協會統計,“十一五”期間煤炭洗選開采投資1.25萬億元,加上2011年的4700億元,共計1.72萬億元。如果按800~900元/噸產能建設計算,可形成產能21億噸。目前國內煤礦在建和建成煤礦產能為40億噸以上,而全國煤炭消費在35億噸左右。產能供大于求使短期內煤炭市場寬松的形勢不會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