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動力煤出現了連續五周上漲,但業內人士認為,動力煤的此輪上漲,只是季度及電煤并軌等一些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并不會長久。
偶然因素致上漲
“國際動力煤連續高漲是一些偶然和季節性因素引起的,并非經濟回暖所致,因此缺乏支撐,不會太長久,也不會漲得過高”,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動力煤,是指以燃燒產生動力為目的的煤,大致包括發電、機車推進、鍋爐燃燒等,區別于冶金等用煤。
自11月以來,國際三大港動力煤價格指數都出現了連續上漲,紐卡斯爾港指數從81美元/噸漲至95美元/噸,南非理查德港指數從79美元/噸漲至92美元/噸、歐洲ARA港指數也回到90美元/噸以上。秦皇島煤炭網價格中心的數據也顯示,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連續5周上漲,至12月7日,已在90.89美元/噸的基礎上,繼續上漲了3.48美元/噸至94.37美元/噸,漲幅為3.83%;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指數至12月7日也在89.87美元/噸的基礎上,上漲了1.02美元/噸至90.89美元/噸,漲幅為1.13%。
那么,是哪些因素致動力煤價格走高呢?
“首先是價格走低反彈的動力所致,”該人士說。前段時間動力煤價格太低了,甚至低于成本價,一噸僅80美元左右,而生產一噸煤的成本差不多也就在70至80美元,單從價格上來說就具有反彈的動力。
從供給和需求上來說,由于煤價低于成本價,一些國內外的煤礦企業紛紛降低產量甚至停產,減少供給,但需求卻有所抬頭。這是造成動力煤上漲的又一因素。
在需求方面,國內由于電煤并軌(取消由發改委協調下的保障發電企業低于市場價的重點合同價機制,改為中長期合同的市場價),發電企業為了增加談判籌碼,爭取到了更有利于自己的優惠中長期合同價格,加大了從國際進口動力煤的采購量。再加之國家降低了進口關稅,人民幣升值使進口煤變得更便宜,這也進一步刺激了國內電企的進口需求,也刺激了國際動力煤的上升。冬季屬于水枯季節,中國及全球許多地方的水電發電量大幅下降,水電發電量下降,導致火電發電量增加,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煤炭的需求。
我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此說法,今年以來,我國進口煤數量維持高位,尤其4-6月份,煤炭進口分別為2505萬噸、2607萬噸、2719萬噸,連續刷新月度進口紀錄。我國1-10月份累計進口煤炭2.24億噸,同比增加8500萬噸,增幅達61.1%。
此外,日本等國的一些核電站關閉,也加大了火電的需求,這也刺激了動力煤的需求。還有就是韓國今冬的天氣降溫較大,這也加大了對動力煤的需求,而韓國的動力煤主要依靠進口,從而刺激了國際動力煤價格的上升。
“我之所以認為此輪動力煤上漲缺乏長期支撐,是因為從以上因素可看出,除了日本核電關閉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不具備長期性和持久性,”該人士指出。
煤炭專家李朝林的觀點也與此類似。李朝林也認為,國際對動力煤的需求并無實質性利好,故而缺乏長期繼續漲價的支撐動力。
“但由于宏觀經濟形勢整體疲弱,貨幣政策持續放寬的可能性較小,使得經濟基本面對煤炭需求的拉動力度與前幾年比明顯偏弱。”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主任郝向斌亦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