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新型生產技術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作為典型的“兩高一資”行業,水泥行業近年來一直備受“產能過剩”困擾,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水泥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未來幾年,我國水泥行業將進入全局產能過剩、低速發展微利時代。毫無疑問,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是水泥行業減負解困的唯一出路。
水泥行業向哪轉?怎么轉?業內專家表示,從根本上說,我國還不是水泥強國,產業的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亟待提高,對水泥工業而言,“十二五”要實現由大變強的目標,需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控制總量、有序發展的前提下,完成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性任務;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實現產業升級和又好又快發展。
有沒有亮麗前景?
節能減排空間仍然存在,協同處置還需技術政策探索,礦產資源開發水平有待提升
來自中國水泥協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5年內,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水平比2005年下降了35%,遠超當初確定的20%目標。但是在采訪中,業內一些專家也對記者表示,從總體上看,目前全國還有一定量以立窯和小粉磨站為代表的落后生產工藝;同時,一批早期建設的中小規模預分解生產線的裝備水平已相對落后;由于管理水平的差異,部分企業的能耗、物耗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包括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行業節能減排空間仍然存在。
“十二五”水泥行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仍是工作重點,行動需從哪些方面入手?對此,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應該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從被動上升為自主行為,并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升級將政策要求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國家也可以考慮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傾斜,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
我國水泥工業利用各種工業廢渣作為混合材或原料已有數10年的歷史,并且已達到了較高的利用水平。目前年工業廢渣利用量已超過4億噸,平均噸水泥利用量約200千克。主要有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電廠脫硫石膏等工業廢渣或尾礦。近年來,國內不少水泥企業探索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有毒有害廢棄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難以處置、危害環境的工業和生活廢棄物,在技術、設備、管理上已經取得實效。
在采訪中,一些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推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還存在難度,主要集中在政府支持力度小和受到相關部門利益的制約等方面。而許多水泥企業都表示,愿意積極參與到協同處置環節中來,希望有關部門通過政策制訂和積極引導打破體制上的瓶頸;企業則需要加快探尋更為完善的協同處置工藝路線,加大技術和裝備研發。“通過以點代面,逐步推廣,使水泥行業逐步向靜脈產業拓展,成為大中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產業和城市凈化器。”
在采訪中,關于石灰石礦產資源開采和管理滯后、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的問題也引起業內人士關注。專家表示,“十二五”水泥行業提高資源利用率要從源頭抓起,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徹底扭轉當前許多水泥礦山資源開采方式陳舊,管理水平落后、掠奪性開采嚴重的局面,并增加對脫硫石膏、電石渣、建筑垃圾等綜合利用,做到水泥生產與環境共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