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盡管千里河西走廊已經滴水成冰,但當記者來到甘肅山丹水泥集團公司的項目建設工地時,撲面而來的卻是一派大發展的火熱場面,各種施工車輛往來穿梭,緊張繁忙,四處是工人忙碌作業的身影,昔日廣袤荒蕪的大戈壁灘上,已經建起了寬闊的馬路和錯落有致的現代化廠房,雄偉高大的預熱器塔架展示著企業日新月異的風采。
年產兩萬噸的耐火材料生產線、日產25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年產60萬噸的水泥粉磨站項目……這些投資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大項目,有的已經竣工投產,有的正在抓緊建設,即將投產。在宏觀經濟減速、市場持續疲弱的背景下,山泥集團不僅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同時也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山泥集團為何能夠迎難而上,逆勢走強?
一流的管理筑牢加快發展的底氣
山泥集團是甘肅省建材骨干企業和張掖市的龍頭企業,也是甘肅建材行業在管理方面的一個著名品牌。
早在2003年,該公司就從管理文化的高度上探索規范職工行為、提高職工素質的管理辦法,開始打造一種以人為本、持續改進、追求卓越的企業管理文化。當年,山泥集團在建材行業率先導入了“5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并創造性的加入了“安全”要素,從而形成了“6S”管理法。
9年多過去了,“6S”已經轉化為所有山泥人的一種行為自覺,貫穿于企業生活的各個方面。
走遍山泥集團的角角落落,無論是老廠區還是新的生產線,處處透出一流管理的非凡魅力:看不到一處痰跡,找不到一個煙頭、紙屑,明亮整齊的辦公環境,協調有序的工作流程,熱情有禮的企業員工,整個工廠洋溢著清新、文明、向上的氛圍,讓人生出如沐春風的感覺。
記者在公司機關辦公大樓的過道里發現,每面墻上,都制作懸掛了圖文并茂、意境雋永的宣傳展板,一幅幅經典美觀的展板讓人忍不住駐足流連。
“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么是不平凡,就是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種下思想,收獲行動;種下行動,收獲習慣;種下習慣,收獲品格;種下品格,收獲命運。”展板上象這些深刻簡練的文字,于方寸間詮釋了山泥管理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潛移默化中使得規范化管理工作從干巴巴的條例內化為每位員工的行為準則和內心追求。這種以文化為引導,以制度為保障,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管理理念,于無形中提升了職工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涵養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山泥集團總經理孫曉東告訴記者,公司的“6S”管理法不僅榮獲全國建材系統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和全國工業企業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而且使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這幾年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因設備故障停機的幾率比過去減少了2/3,設備運轉率平均比過去提高了6個百分點,工藝違反操作標準的行為得到根本的遏制。制度化的作業程序,有力地保證了生產成本的降低,為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潛能。企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甚至創出超過設計產量近20%的好成績。通過對原燃材料的整理,按生產目標和工藝配方計算合理存量,控制無序堆放和盲目存儲,極大地盤活了資金。僅此一項,每年盤活資金40多萬元;隨著工作績效的提高,僅減員增效一項,較以前就節約數十萬元。
憑借出色的管理,山泥集團不僅積蓄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西北地區最大的耐火材料生產線,而且依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通過整合資源、資本運作,成功實現了水泥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