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水泥廠只能和“污染”聯系起來,但是全國人大代表徐德龍卻告訴記者,適當地在城市周邊恢復或新建一些水泥廠,反而可以為城市減輕負擔,解決我國許多城市正在面臨的“垃圾圍城”困境。
“我國的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鋼筋水泥的現代化。”徐德龍說,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粉體工程專家,他深知水泥工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國民經濟建設的不可替代性。
發揮水泥廠“正能量” 消解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
據統計,2010年我國水泥產量達21.8噸,占世界水泥總量的60%。然而,同時產生的還有二氧化碳12億噸、二氧化硫59萬噸、氮氧化合物235萬噸。正是因為污染嚴重,城市中曾存在過的水泥廠目前大多都已經搬離至遠郊。
“但是它也有好的一面,能夠消解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按照徐德龍的說法,現在則是需要水泥廠發揮“正能量”的時候。他建議,適當在城市周邊恢復或新建一些水泥廠,徹底無害地解決我國垃圾圍城的困境。
高溫煅燒垃圾可避免二惡英產生
徐德龍說,具有高溫(最高達1450℃)、氣固反應面積大、中堿氛圍和固化重金屬離子強的水泥熟料煅燒過程是處理城市污泥、建筑及生活垃圾的最佳途徑。
一方面,煅燒后的城市垃圾可作水泥廠燃料使用,滿足低碳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1450℃的高溫避免了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惡英(有“世紀之毒”之稱,萬分之一甚至億分之一克的二惡英就會給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已將其列為人類一級致癌物),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
2011年,我國水泥工業資源化地循環利用了鋼渣、礦渣、粉煤灰和其他工業廢棄物約8億噸。徐德龍說,在這方面我國才剛剛起步,在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