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累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7.75億噸”,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時,肯定了水泥工業在淘汰落后方面取得的成績。
2012全年水泥產量達22.1億噸,產能近30億噸。盡管全年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及磨機)產能近2.2億噸,但新增生產線達125條,新增熟料產能1.6億噸。其中,在云南、貴州、東北等部分區域,還存在著新生產線在建的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水泥行業產能過剩。
究竟化解產能過剩的工作如何進行?行業、企業到底應該做什么樣的工作?全國水泥工業都在積極探索著答案。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水泥企業集中度較高,哈爾濱地區屬于水泥產能過剩重災區,周邊共計29家水泥企業,產能更為集中,而這些水泥企業也在經歷寒冬,大部分企業因市場飽和,被迫停產。于是,包括哈爾濱周邊地區在內的十多家水泥企業,近日便自發組織召開了一次哈爾濱水泥工業發展情況研討會,圍繞如何解決控制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展開了一場熱烈的討論。
先看哈爾濱水泥發展現狀,目前黑龍江現有水泥生產能力6300萬噸左右,產能過剩約46%,哈爾濱水泥產能已經超過2000萬噸,產能過剩47%。哈爾濱市區人均產能已達1760千克,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去年,由于受市場需求的影響,黑龍江省今年水泥窯及水泥磨被迫停產。東北三省遼寧省水泥窯停產4個月,吉林省停產2個月,黑龍江省有水泥窯的企業幾乎都在停產。
在此情況下,一些新線仍舊等待批復,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劇哈爾濱水泥產能過剩的現狀。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與水泥行業的產業發展模式不無關系。這種發展模式正是以數量規模擴張性為特征的傳統式、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產業模式。它使得企業運行質量不高,也表明了傳統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