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宝鸡市水泥年产量超过950万吨。然而,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损害极大。据宝鸡市环保部门测定,全市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每年达1.3万吨以上,成为雾霾天气重要“祸首”之一。
眼下,宝鸡水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环保”风暴。按照市上环保部门的规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必须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配套脱硝设施建设,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否则将被勒令限产乃至停产。面对史无前例的环保“大考”,宝鸡市水泥企业应考情况如何?水泥价格会不会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而飙升?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对宝鸡市水泥行业进行了走访。
大考当前水泥企业全力“应考”
“按照规定,日产水泥熟料2500吨以上的生产线必须强制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装置,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水泥产能固然重要,但环保绝不能放松。”市环保局总量控制与环境应急科负责人谢利辉告诉记者,按照要求,对脱硝设施工作原理、排放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企业建成后必须经过环保权威部门联合审验合格。目前宝鸡共有6家企业、7条生产线属于强制脱硝范围。
记者了解到,宝鸡众喜凤凰山水泥公司、陕西社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千阳海螺水泥厂、冀东海德堡水泥公司、冀东水泥凤翔有限责任公司和宝鸡市众喜金陵河水泥有限公司这6家水泥企业都被列入脱硝范围。按照要求,这6家企业只有进行“大手术”,才有可能通过此次生死大考。
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对水泥企业进行强制脱硝,归根结底是为了向“雾霾”开刀。据介绍,今年省上向宝鸡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主要分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大指标,其中明确要求氮氧化物同比须下降5%,减少排放6902吨,无论是下降比例还是减排总量,均为四大项目的最高值。“新建设一套水泥脱硝装置,价钱不低。但有社会责任感的厂家绝不会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应当同样看重社会效益。”谢利辉告诉记者,此项政策刚一出台,宝鸡各家水泥企业均向环保局承诺,将按时完成脱硝设施建设。截至目前,个别“动作快”的企业已经通过环保部门审核验收,部分企业正在申请对脱硝设施进行验收,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加紧施工。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如果“企业环保治理做不好,最终将面临退市的命运,政策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