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重組過剩產能迅速擴張規模,獲得市場主導權,提價讓企業走出虧損,這就是中國建材[-2.07%](3323.HK)的商業邏輯。日前,該公司董事長宋志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水泥的重組已經取得一些成績,“讓西南水泥行業走出惡性和虧損的階段,已經開始盈利。”
在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看來,重組比投資新項目更快。在西南地區實施重組的主體是其子公司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水泥”),該公司2011年年底注冊成立,截至2012年年底,成員企業100家,總資產近700億元,水泥產能達到1.5億噸。
據西南水泥透露,計劃到2013年年底,水泥產能達到2.0億噸,占西南區域40%左右的市場份額。
重組過剩產能
內江市政府日前透露,日前其與中國建材達成了“收購水泥企業、技改及資源轉讓項目”的協議。協議的內容是,由西南水泥投資12億元收購資中縣部分水泥生產企業資產及其股份,再投8億元對新型干法水泥進行技術改造和對資中石灰石資源進行整合。
幾乎在同一時間段,雅安與中國建材達成協議,實施“重組技改擴能800萬噸水泥生產線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計劃建設周期2年。
在水泥產能較大的樂山市市政府了解到,“西南水泥有已累計投資約35億元,重組峨邊東森、嘉華特水、四川德勝、四川金頂[-0.52% 資金 研報]等企業800萬噸產能水泥項目。”西南水泥總裁趙靜澗稱,下一步還將陸續尋找新的合作項目。
宋志平稱,“中國建材在四川的水泥產能現在已經達到了7000萬噸,占四川水泥總產能的50%。”
與中國建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大型水泥企業在收縮戰線。臺泥國際4月份公布,以4.13億元的價格向中國建材子公司西南水泥出售泰昌70%的股權。泰昌主要在四川省從事水泥及熟料的制造和分銷業務。
臺泥收縮四川戰線的原因是,西南地區水泥產能嚴重過剩。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西南區域人均產能為2.31噸,遠高于國際人均產能1噸的紅線。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0%左右,虧損面在40%左右。
是中國建材重組勢頭嚇退了業內同仁,還是中國建材對水泥行業未來的預期異于其他水泥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