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近年來,東盟各國經濟迅猛發展,建筑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點,對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水漲船高。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這些國家的鋼筋、水泥、陶瓷等基礎建材供不應求。
據印尼公共工程部稱,近年印尼鋼鐵需求量不斷增加,每年需進口約200萬噸。緬甸水泥年均需求量已達 600萬噸,但緬甸國內水泥年均生產能力僅為200萬噸,缺口400萬噸需要進口。此外,以建筑業為主要產業之一的文萊、新加坡等東盟國家也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和民用住宅相關建設,對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計劃修建東南亞高速鐵路網的計劃也引爆了沿線國家對建材的需求。
東盟各國建筑行業的持續走高,給多年來已經積淀了雄厚基礎的中國建材業,開啟了拓展東盟市場的良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同時,中國建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新型建材不斷涌現,產品持續升級換代。基于中國建材產品的優勢,國內各省區市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建材貿易合作也進入活躍期。據了解,今年首季,廣東鋼材對東盟出口達到18.8萬噸,同比增長17.8%,東盟仍為廣東鋼材最大出口市場。武鋼與新加坡企業聯手,投資生產新型建材。中國和印尼投資3.5億美元合作興建大型水泥廠也已啟動。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中國建材產品對東盟出口規模不斷,2002-2010年,中國與東盟建材貿易額保持年均兩位數的增長。自貿區建成后,建材產品出口到東盟成本更低,中國建材企業應該抓住零關稅機遇,搶灘東盟國家建材市場。
目前,東盟各國每年的建材進口需求額已經超過10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未來10年內,東盟國家將進一步發展交通、通訊、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民用設施建設,這也為正加速推進橋頭堡建設、坐擁地利之便的云南建材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外向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