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沒有轟鳴的機器聲,不見飛揚的粉塵,幾座綠色塔式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就是水城縣“黔豐水泥”的出生地。
走進位于大煙路旁的黔豐水泥有限公司,一進廠門,一大堆灰白的粉末很是顯眼。注意到記者的疑惑,黔豐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葉琴柳立刻笑著介紹道:“這是野馬寨電廠的生產廢棄物———粉煤灰,但在我們這里卻是水泥生產的主要原料。”
不僅如此,記者走進“黔豐水泥”的生產料場堆放處,同樣來自野馬寨電廠的淡黃色脫硫石膏和首鋼水鋼(集團)公司的灰色水渣都成為了該廠的原料。
從浙江不遠千里來到水城投資建廠的葉琴柳,看好的不僅是西部廣闊的市場前景,還有豐富的水泥生產原料。“你家的廢料是我家的原料。”黔豐水泥將六盤水的資源循環利用向前推進了一步。
這個年產120萬噸水泥的黔豐水泥有限公司每年綜合利用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棄物就高達27.04萬噸,其中粉煤灰15.91萬噸、脫硫石膏3.18萬噸、水渣7.94萬噸。
而生產用水的重復使用更是把這個“外來戶”的循環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黔豐水泥的生產用水有專門的回收管道,經過沉淀、凈化后反復利用,循環利用率達96%。“每天可生產2500噸水泥,卻僅僅使用20立方米的水。”總工程師匡文華自豪地說。
繼續采訪,記者的疑惑更多了。
印象中一直都以“灰頭土臉”示人的水泥廠,在黔豐卻換了個模樣,身處在林間卻做到了近乎零污染。
“我們只是水泥粉磨站。”葉琴柳簡簡單單的話語讓記者恍然大悟。
原來黔豐水泥只截取了水泥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將從廣西和湖南海螺集團水泥廠采購的熟料,按摻和比例加入石灰石、粉煤灰、脫硫石膏和水渣等原材料,經過各道工序,生產而成市場需要的各種標號水泥產品。與一般水泥生產廠相比,少了破碎、燒成等工序,使污染產生的可能性更小。
據悉,同樣的生產量,“黔豐水泥”每年向空氣中減排二氧化碳93939噸、二氧化硫9393噸;每年可以節電507萬度,節水112727噸,綠色效益不言而喻。
葉琴柳告訴記者,從2008年進場施工以來,“黔豐水泥”一直把環保投入放在首位,近1億元的投資中就有三分之一用于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