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國慶假期剛過,淮海區域的山東棗莊及江蘇徐州傳來降價消息,徐州市場P.C 32.5袋裝走低10-15元/噸,棗莊隨之而動,龍頭企業P.C 32.5袋裝大多跌破300元/噸,高標號水泥價格也有微幅下挫。11日,濟寧海螺P.O 42.5散裝水泥及熟料暗降15元/噸,至此,魯南市場可謂岌岌可危,臨沂、濟寧市場價格下行壓力大。
山東市場并未如期上演“金九銀十”的傳統大戲,反而呈現“旺季不旺”的反轉劇情,然而,水泥價格下調,也是廠家的無奈之舉。從需求面看,受宏觀調控影響,下游行業資金緊張,房地產及工程市場不景氣,水泥需求自7月以來持續疲軟。水泥廠家趨向保價出貨,期冀市場平穩,但部分廠家為提高出貨量,暗中下調價格,導致整體市場震蕩下行。從供應面看,在7月全省限產的情況下,8月份,山東以10021萬噸的累計產量榮登榜首,同比增長8.46%,因需求持續疲軟,省內產能過剩矛盾加劇。棗莊作為山東水泥產能的集中地,因外圍市場價格走低,外運水泥到位優勢盡失,從而導致區域內供應量激增,迫使省內價格走低。此外,9月下旬山東進入農忙時期,農村建設及部分工程項目開工受影響,進度放緩,水泥需求愈加低迷。
對于四季度山東水泥市場走勢,市場心態呈現謹慎悲觀。目前,山東北部及沿海地區尚未受波及,市場運行平穩,但下游需求萎靡不振卻是全省寫照。即使9月下旬,山東多地開始停窯檢修,然而,限產對市場的刺激可謂微乎其微,加上外圍市場低價侵襲,省內廠家壓力劇增。但煤炭價格一路走高,各種原材料價格也居高不下,水泥廠家處于“漲價時難跌亦難”的尷尬境地,保價出貨似乎成為最佳選擇。四季度大幕開啟,水泥需求未有明顯起色,為完成年度利潤,不少廠家銷售壓力大增,對后市難掩悲觀情緒。部分廠家對11月的“趕工期”寄予希望,但在下游資金狀況難以緩解的情況下,對工程帶來的需求拉動不容過度樂觀。
不過,一些經銷商反而受益資金短缺,獲得“雙重利潤”。假若貼現率在5%,經銷商可用9.5萬的現金買到10萬的承兌匯票,因部分水泥廠家針對資金緊張局面,成交時匯票等同于現金,意味著經銷商可用9.5萬的代價買入10萬的水泥,并享受相應的銷售政策,從而經銷商在獲取正常銷售利潤的同時,還能獲取貼現額帶來的收入。
另外,10月底,“建材下鄉”政策有望出臺,作為試點之一的山東省,財政補貼利好當地的龍頭企業,死寂的水泥市場小幅轉暖可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建材下鄉”早在去年就已提出,因多方面原因,僅在個別地區試點,可謂“雷聲大雨點小”,若今年相關政策仍處于“難產”階段,則四季度山東水泥市場恐將持續低迷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