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浙江省水泥工業在2000年前以立窯企業為主,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僅2%。從2000年以后按照國家建材局的方針,淘汰落后,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2005年后落后窯型淘汰完畢,實現完全新型干法生產。由于需求拉動下,對項目審批沒有嚴格把關,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情況。目前全省有熟料生產線88條,實際熟料生產能力8600萬噸,水泥粉末能力1.69億噸。
今年浙江經濟增速低于全國水平,水泥需求仍有少量增長,1~10月水泥產量比上年增長10%。全年節能限產5次,共停窯70天,停磨20天、14天。在加強行業自律、多次節能限產情況下,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近幾年停止新的生產線的建設,只有2010年投產建德海螺5000噸/日生產線一條。
實踐證明產能過剩必然導致惡性競爭,2005年起已出現這種情況,企業虧損嚴重,接近全行業虧損。2005年全行業利潤僅1.04億元,絕大部分企業處于虧損。在這種情況下,省水泥協會倡導自律、認為解決產能過剩嚴重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是控制產量,一方面要求停止新項目的審批,更重要的方面是行業自律,節能限產,控制現有產能,使產銷平衡。只有這樣,水泥行業才能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
2006年相繼成立了省和各市的自律工作領導小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中國建材集團到浙江聯合兼并重組,組建了南方水泥,行業自律有了新的發展。南方水泥聯合海螺在浙企業、紅獅集團、紅火集團、江山虎集團等水泥大企業,對行業自律的重要性有了共識,它們作為浙江省主導水泥企業,引領全省水泥行業得到眾多企業的響應,節能限產進一步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市場協同取得了積極成果,水泥價格逐步實現價值回歸。特別是南方水泥等大企業還主動積極和周邊省市水泥企業協調、合作,努力做好區域間的市場協同。
李辛龍會長在2005年就浙江省水泥年需求量大致穩定在1~1.1億噸左右做出了明確的判斷。不可能持續大幅攀升,也不會明顯減少,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了他判斷的正確性,以致浙江水泥的節能限產也有了科學依據。我們認為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只有加強自律、節能限產,做到產需平衡,才是唯一的正確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