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湖北省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年、節能減排年、經濟效益年、團結奮進年。一年來,在國家抑制過剩產能和節能環保大政方針指引下,全省水泥行業克服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加大和原燃材料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基本實現由量的增長轉為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在水泥總產量保持平穩的前提下,經濟效益實現了歷史最好水平。
一、經濟運行態勢
今年,湖北省水泥工業總體經濟運行態勢好于去年同期,主要有四大成績:一是抑制過剩產能取得顯著成效,全省水泥行業在月產能近1000萬噸的情況下,將實際月產量控制在800萬噸左右;二是產銷銜接好于預期,全省水泥行業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基本做到行業自律,按市場需求發揮產能,扭轉了2010年前三季度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三是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不論窯線或是粉磨企業,企業有利潤,行業有發展,政府有稅收,社會有貢獻;四是生產要素漲價因素已逐步在行業內消化,雖然煤、電、用工、物流價格普遍上漲,但水泥工業產值和利稅增長高于生產成本增長,水泥工業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
2011年,湖北省水泥行業經濟運行主要有兩個特點:
1、水泥產量保持穩定
今年1-10月,全省131家規模以上水泥企業累計水泥產量7517萬噸,居全國第8位;增長7.4%,低于全國平均增長率5.1個百分點,是中部地區水泥產量增速最低的省份。
2、經濟效益大幅攀升
湖北省水泥工業在產量增速放緩的形勢下,由于產銷銜接較好,行業整體市場調控能力增強,產值、利稅、利潤大幅增長,與產量增長率形成強烈反差。1-10月,全省水泥工業完成產值364億元,占建材工業總產值的31.12%;累計增長69.58%,大幅超過水泥產量增長;銷售產值349億元,累計增長49.22%。其中前三季度共實現利稅57.6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占全省建材工業利稅總額的49.92%;實現利潤39.77億元,增長率高達3589.5%,占全省建材工業利潤總額的53.28%,而去年同期全省水泥工業是盈虧平衡。
湖北省水泥工業效益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水泥市場價格穩定,通用水泥噸平均出廠價保持在328元—341元之間窄幅波動,與周邊省份相比,低于湖南、江西、安徽;高于河南、重慶、四川,在全國處于中間水平。
二是水泥行業加大了節能減排力度,在進一步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同時,主動減少日產2500噸以下高耗能水泥生產線運轉,使全省水泥產量與水泥市場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特別是全年沒有新增新的水泥產能,為全行業抑制過剩產能和節能降耗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通過兼并重組水泥工業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型企業在抑制過剩產能及節能降耗方面發揮了帶頭示范作用,市場調控能力逐步提高。今年1—9月,華新水泥、葛洲壩水泥、亞東水泥在湖北的水泥產量達到3350萬噸,占全省水泥總產量的50.6%,比上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包括華祥、京蘭、鐘廈、世紀新峰、秀山水泥粉磨集團、尖峰、成美等前10家水泥企業,占全省水泥總產量的71.03%。
四是淘汰落后水泥產能有了新進展。根據湖北省淘汰落后產能領導小組公告,今年全省共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99.8萬噸,涉及竹山縣康華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共關閉和拆除機立窯19臺,旋窯4臺,磨機23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