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呼聲日益高漲,政府相關部門祭出重拳。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5月份就下發了《關于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通知》,指出兩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各地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過剩行業的違規產能檢查、清理,并在6月底前上報匯總。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一刀切”禁止新增產能、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支持大企業兼并重組,將是兩部委“組合拳”重要內容。
據悉,各地水泥行業的相關情況已匯總至兩部委,目前兩部委正在討論研究,業內一度傳言將于7月出臺《方案》。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由于牽涉到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各方利益,上述《方案》在細化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干擾。有權威人士透露,有不少地方政府要員跑到發改委“求情”,希望能區別對待。
產能利用率過低
“產能過剩在全世界多半國家都存在。”雷前治,前中國水泥協會會長,現任中國水泥協會名譽會長,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水泥產能過剩已大大超過全球正常水平。
歐美等國家一般用產能利用率或設備利用率作為產能是否過剩的評價指標。設備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間,即富余度在20%左右是合理的。
據雷前治分析,我國一半以上水泥市場的設備利用率已降至70%及以下,如廣東一些大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只有67%。“平均利用率在70%以下,這個區域的市場就會受到破壞。”
中國水泥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水泥熟料產量12.79億噸,熟料實際產能富裕37.6%,實際水泥產能富裕32.3%,已超出20%的合理范圍。其實這組數據還不是水泥行業全產能開動的產量,因目前很多地區都在停窯限產。
據中國水泥協會數據,截至2012年底,實際產能已超出當年水泥需求8億噸。預計今年水泥行業產能增速在7.5%左右,依舊快于6%的需求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