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18.0億噸,其中窯外分解窯熟料生產能力16.8億噸(運營新型干法生產線1536條);水泥生產能力30.7億噸,其中粉磨企業1790家,粉磨企業水泥制備能力11.5億噸。2013年水泥產能繼續釋放,截至6月底,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18.3億噸,其中窯外分解窯熟料生產能力17.1億噸(運營新型干法生產線1561條);水泥生產能力31.8億噸,其中粉磨企業1897家,粉磨企業水泥制備能力12.2億噸。
2012年末全國平板玻璃生產能力10.07億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8.94億重量箱(運營浮法玻璃生產線232條),普通玻璃1.13億重量箱(含壓延玻璃)。2013年6月全國平板玻璃生產能力10.1億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9.1億重量箱(運營浮法玻璃生產線237條),普通玻璃1億重量箱(含壓延玻璃)。
分析水泥平板玻璃生產能力數據,具有以下特點。
規模技術結構仍有較大提升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提高,目前水泥新型干法和平板玻璃浮法工藝比例都已達到90%。然而,我國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地區之間、企業之間規模結構、技術水平還存在巨大差距,行業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距離。
截至6月末,在18.3億噸的水泥熟料生產能力中,還有1.2億噸的立窯等非新型干法熟料能力。在運營的1561條新型干法生產線中,日產3000噸及以上生產線714條,熟料能力11.3億噸;日產2500噸及以下生產線847條,熟料能力5.9億噸,其中還有日產1000噸及以下生產線244條,熟料能力近1億噸。在12.2億噸的粉磨企業水泥制備能力中,年生產能力60萬噸以下粉磨企業水泥制備能力雖然只有3.2億噸,企業數量卻有1122家,平均年生產規模不足30萬噸。28家年生產規模超千萬噸的水泥企業和企業集團熟料能力已經占水泥熟料能力總量的61%,但其中只有兩家企業集團日產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比重達到100%,兩家企業集團日產4000噸及以上生產線比重不足30%,6家超過90%,其他則多在60%上下。少數企業集團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整體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多數企業集團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相當差距。
截至6月末,在1億重量箱的普通玻璃生產能力中,還有小平拉玻璃能力4000多萬重量箱。在運營的237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中,日熔化能力600噸及以上生產線154條,能力占浮法能力75%。日熔化能力600噸以下生產線83條,能力還有2.3億重量箱。28家年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建筑技術玻璃企業,銷售額占行業總量40%,其中年銷售額超過百億企業集團只有1家。在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保持經濟效益平穩的是那些兼有平板玻璃原片制造和加工玻璃的企業集團。單純生產建筑玻璃企業經營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