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無論是我國的金融部門還是非金融部門,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部門,都面臨著巨大的資產負債表壓力,而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國500強企業報告》更增添對此的擔憂。
2013中國企業500 強榜單近日在昆明發布。榜單顯示,2013中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50.0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5.12萬億元,增長11.41%,增幅大幅回落 12.22個百分點。500強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50.9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5.99%,增幅下降4.41個百分點。
國有大型企業盈利放緩,營收總額增速下降明顯,但資產負債率卻出現快速上升。根據《中國企業500強》報告,中國500強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84%,遠高于發達國家大企業50%-70%的平均水平,500強企業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于50%的企業占到總數的80%以上,這意味著企業靠資產負債表擴張實現高速增長的模式已經累積過大的風險,一旦出現經濟大的波動,企業可能會出現極大的資金償付壓力。
中國500強企業是實體部門債務風險的一個縮影,而且更具有代表性。事實上,中國企業債務隱患其實比政府債和影子銀行(行情 專區)更嚴重。數據顯示,2005~2012年,中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占GDP比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債務總額由25.8萬億元上升至91.6萬億元,杠桿率由139.3%上升至176.3%,累計上升約37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問題尤為突出。根據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報告,截至2012年底,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在65萬億元左右,相當于GDP的125%左右,遠遠高于發達國家企業債務50%-70%的平均水平。
更進一步地分析,資本密集型部門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而且越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其資產負債率越高。與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相比,我國工業行業的產能過剩從局部行業、產品的過剩轉變為全局性過剩。在我國24個重要工業行業中,有19個出現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鋼鐵(行情 專區)、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水泥等重工業行業產能過剩都比較嚴重。
今年以來,產能過剩進一步蔓延,不僅傳統產業,就連風電設備、多晶硅等部分新興產業也出現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數據顯示,風電行業2012年末資產負債率同比上升2.02個百分點,21家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2.96%。今年一季度末,風電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3.13%,環比繼續上升,有13家風電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50%。總體而言,2012年217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負債總額超14萬億元,并且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均在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資產負債率提高與企業自身擴張,以及投資驅動存在極大的正相關性。本輪中國企業杠桿比例高是2008年以來中國大規模投資刺激之后出現的現象,全球金融危機使中國一直以來“大進大出”的經濟循環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周期性和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疊加使矛盾進一步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