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首次被列入約束性指標體系。據悉,在《“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中明確規定“十二五”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削減12%。作為世界水泥生產大國,我國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每年排放氮氧化物約157萬噸,占全國工業排放總量的10%,已是居火電、汽車尾氣后的第三大氮氧化物排放大戶。因此,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是水泥行業繼嚴控新增產能后的又一門檻。對水泥企業來說,開展脫硝勢在必行。
盡管當前國家尚未出臺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但不少地方政府已先于全國收緊水泥行業的氮氧化物地方排放標準。其中,廣東是最早要求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全部上脫硝項目的省份。2012年,廣東省氮氧化物排放量比前年下降6.11%,指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減排任務。環境質量改善的背后,是廣東省以鐵腕治污的決心,主動加壓,令減排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從去年1月1日起,廣東、珠三角大部分地區開始執行廣東省《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NOx排放濃度限定值550mg/Nm3,余下區域自2014年執行。據悉,僅去年一年,全省15條水泥生產線建成煙氣脫硝設施,脫硝規模超過2000萬噸熟料/年,占全國1/5強。
近日,廣東省水泥協會副會長李黎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截止到目前,珠三角地區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脫硝裝置基本全部上齊,而廣東全省已有超過一半的新型干法水泥窯配套了脫硝設施,并且脫硝效率基本達標。“即使沒有百分百到位的話,企業也都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始在做了。”李黎向記者強調。另據透露,按照廣東省政府規定,到今年年底須全部達標。此外,廣東省環保廳為鼓勵水泥企業積極參與脫硝,于去年明確的相關補貼政策,即2012年和2013年脫硝的水泥企業,按每條線300萬元和150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也都已經得到具體落實。
目前,水泥行業降氮脫硝技術主要有低氮燃燒改造、SNCR脫硝技術、SCR脫硝技術。其中,SNCR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較為普遍。但基于成本、環保理念等因素,部分專家、企業一直主張建議通過低氮燃燒、富氧燃燒工藝在源頭上控制氮氧化物產生,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一時間,采用何種脫硝設施成為行業爭論的焦點。但也有部分企業和省市為了更好地控制NOx排放,選擇將低氮燃燒技術和SNCR相結合。李黎表示,廣東作為環保走在全國先列的大省,根據省政府的規定,低氮燃燒加SNCR脫硝技術也是廣東省水泥行業降氮脫硝的首選技術。該技術相對成熟,運行成本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每噸熟料直接成本3-5元)。據了解,目前該技術在湖南、四川、陜西、重慶等省市也都有成功運行的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