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隨著新空氣質量標準的發布,環保部正醞釀對工業企業以往的排放標準進行重新評估,下一步重點是對現有標準繼續“收緊”。
上述人士透露,為了更好地治理大氣污染,環保部下一步將對以往的排放標準進行評估、評價,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一是石油煉化、水泥鋼鐵等重點高耗能重污染行業的標準要不斷收緊,二是要打破“大鍋飯”,將以往很多行業享受的綜合排放標準逐步擠掉,根據不同行業的排放情況來制定更加細化的行業排放標準。
“以往很多行業享受的是綜合排放標準,這是由于有些行業標準我們做不出來,但是這樣實際上是粗放型的管理,形成苦樂不均的狀態。”上述人士舉例說,一些煉化企業加熱籠出口的二氧化硫高達850毫克/立方米,用綜合排放標準監管明顯起不到效果。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氣污染治理的任務非常重,特別是新增了對于臭氧、PM 2.5減排的目標,實際上也是給工業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工業排放標準需要進一步細化,除了之前排放物標準提高外,應該對整個環保工藝設施進行要求,同時還要對之前忽略的環節進行有效的補充。以石油煉化為例,國家現在對有組織的排放源管理比較嚴格,比如煙囪高度、排放量等,但實際上,他們很多的污染都來自于無組織的排放源,這就需要評估后用新增的標準進行監管。
“2003年至2013年,我們的標準增加了1400多項,應該說從質量標準、排放標準、監管三方面形成了體系,但這還很不夠。”上述人士說,今年3月份環保部曾提出,將在重點控制區的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共涉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區十群”19個省(區、市)4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除了鋼鐵和火電外,石化、化工、有色、水泥行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等相應的排放標準仍在修訂完善。
上述人士說,“我們要求火電排放標準是煙塵20毫克/立方米,鋼鐵是機頭40毫克/立方米,機尾20毫克/立方米,但現在已經過去半年了,幾乎沒有一家在做技術改造。如果按照我們現有鋼鐵企業的粉塵治理設施和工藝情況,沒有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