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背景下的停窑限产、地区分化正逐步显现在各大水泥上市公司的业绩中。
海螺水泥[0.00% 资金 研报](600585.SH)昨晚发布第三季度季报,今年前三季,营业收入达到370亿元,同比增长1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8亿元,同比增长36.82%,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增长42.57%。
相比于上半年同比4.28%的增速,海螺水泥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增速达到128.37%,单季净利达22.5亿元,海螺水泥将此归因于这段时间水泥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得到了提升。
中国水泥网总编张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的下降放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但相较于华北和西部地区,华东和华南市场都出现了量价齐升的态势。
“华南市场从5月开始,每月平均涨幅超过了30元,当地企业控制得都比较好,需求也大,另外广西水泥向广东运量较大,广西本地水泥价格的上涨也带来了广东地区的价格上涨?!?/P>
福建水泥[0.00% 资金 研报](600802.SH)近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亏6390万元,主要是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较多,同时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下降及营业外收支净额增加所致。
张敏认为,华东地区同样表现突出,地方产能控制的执行力度较大,每个月都有水泥窑停掉,这直接使得地区龙头受益。
湘财证券认为,华东区域是今年以来一直看好的区域,“我们认为华东区域产能过剩比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供需格局?!?/P>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上海、安徽、江西、湖南及湖北所在的东中部区域仍是海螺的核心市场,销售占比超过六成,而广东、广西所在的南部区域,以及西部区域各占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