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3季度GDP增長7.7%、7.5%和7.8%,呈V形態勢。增長回升保證了政府目標的實現,但對投資的依賴加深,也加劇了日益嚴重的產能過剩;化解產能過剩要靠市場機制。進出口的波動值得關注,服務貿易出現大量逆差,更暴露了中國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鼓勵對外直接投資和增加設備出口貸款,就能擴大國產品出口和促進服務貿易發展,這是促進經濟轉型的有效途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是擴大開放、倒逼改革的重大舉措,其總體方案確有不少亮點,但也是機遇和風險并存。
一、總量態勢
1、國民經濟增速略有回升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867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增速略有回升。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8%,呈V形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669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75118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75975億元,增長8.4%。三季度環比增長2.2%。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集體企業增長4.5%,股份制企業增長11.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分大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制造業增長10.3%,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8%。分行業看,41個工業大類行業增加值全部實現同比增長。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增加值分別增長8.9%、10.5%和11.0%。
2、居民消費價格上升
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半年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2.7%。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4.4%,煙酒及用品上漲0.6%,衣著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5%,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4%,居住上漲2.8%。9月份,CPI上漲3.1%。
前三個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縮小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2%。
3、勞動力供求持續下降
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0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的統計顯示,第三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564.8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524.2萬人,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08,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上升0.01和0.02。從供求總量看,與上年同期相同的88個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數減少13.9萬人,下降2.5%,求職人數減少約39.2萬人,下降7.3%。與上季度相同的95個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數、求職人數分別減少23.2萬人和25.6萬人,分別下降4%和4.7%。分區域,東、中、西部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分別為1.06、1.08、1.13。
4、外匯儲備余額繼續增加
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66萬億美元,比6月末增加0.16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1480元人民幣。
二、因素與結構
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農村消費增長快于城鎮
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920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99001億元,增長17.6%;民間投資196611億元,增長23.3%。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18.8%,中部地區增長23.4%,西部地區增長2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799億元,同比增長31.1%;第二產業投資132607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投資169802億元,增長22.3%。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81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84571億元,同比增長11.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5799億元,同比增長12.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018億元,增長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