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產能過剩成為水泥產業的常態,致使整個行業經濟效益下滑,嚴重制約了水泥產業發展。日前,《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規劃了包括水泥在內的五大嚴重產能過剩行業未來5年化解產能的路線圖。根據《指導意見》,到2015年底,我國將再淘汰水泥過剩產能1億噸。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將通過修訂財稅優惠政策來達到化解水泥產能、提高行業發展效益的目的。而行業協會方面,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正在積極推動技術研發,旨在通過提高技術門檻化解產能過剩。
痼疾難除
實際上,水泥產能過剩早已存在。早在2003年國務院就曾發布《關于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明令制止水泥行業盲目投資沖動。2009年,國家發改委更是聯合工信部、環保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行業準入、環保標準和融資渠道等角度嚴控新增項目上馬。
受政策影響,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不斷加大。2009~2012年我國共淘汰落后產能將近6億噸。其中2010年淘汰1.4億噸,是之前四年淘汰總量的61%。2011年我國淘汰水泥落后產能1.66億噸,比2010年淘汰量增長約18%。2012年淘汰量比2011年還多出30%。
經過大規模的淘汰落后產能,目前落后產能僅占全行業產能的不到5%,但產能過剩仍然嚴重。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立窯被淘汰后,基本剩下的都是較為先進的新型干法窯,因此再次淘汰的力度將會大大減弱。
從今年水泥行業形勢來看,遏制產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前三季度新增產能僅為去年全年新增產能的43%,但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指出,目前建材市場仍然是買方市場,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遏制產能是今后一段時間建材工業的工作重點。
優惠政策修訂在即
針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指導意見》重申了降低低標號復合水泥比重。據了解,我國水泥產品結構并不合理,目前32.5復合水泥,也就是低檔水泥所占市場比重太大,占到65%以上,42.5標號的中檔水泥占25%,52.5標號的高檔水泥份額小于10%。而在國外,目前高中低檔的比重分別是30%、 50%、20%。32.5的復合水泥產品摻合成分差異較大,不少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的水泥都出在這里。
因此,《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
工信部原材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將通過修訂完善資源綜合利用財稅優惠政策來支持發展高標號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據了解,我國對水泥企業生產原料中摻有不少于30%的廢渣生產的水泥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這一政策調動了水泥企業利用工業廢棄物的積極性,對促進資源綜合利用起到積極作用。但目前享受這一政策的主要是32.5等級的低標號水泥。而未來這一政策紅利無疑將向高標號水泥產品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