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作為我國改革的發源地之一,國有企業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國有企業發展力得到了很大釋放。今年1—10月份,與全國省級監管企業相比,安徽省屬企業資產總額位居第8位,收入位居第7位,利潤位居第6位。
安徽省國資委主任許崇信在12月10—11日的一次國企改革調研中說,要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力爭在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改革上市和推進職工持股,推動一批重點改革項目取得新突破。很顯然,安徽省國有企業改革正在多年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向更深層次推進,國企改革將面臨新的抉擇。
改革探索從未停息
自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國有企業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在早期的三項制度改革之后,以產權為中心的股份制改造就悄然推進,但很多問題積重難返,為了搞好國有企業,安徽省在國有企業改革中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并獲得了重要突破。
據曾經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安徽省經信委一位處長回憶,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時間中,安徽省國有企業改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對縣市以下困難國有企業的有效資產進行盤活。像口子集團、皖酒集團、龍津集團、文王貢酒業等一批酒類企業先后產權易幟,實行了國有民營,當時有很多質疑聲,爭論至今不息,但總體來看國有資產得到了盤活,90%以上企業都獲得了新生,不僅為地方財稅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當地百姓解決了大量就業;二是利用國內外優勢企業兼并重組激活存量資產。以揚子集團、圣泉集團、美菱集團等為代表的企業先后被國內外企業重組收購,實現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改革目標;三是利用國家債轉股政策,讓淮南礦業集團等一批負債過高的企業輕裝上陣,很快煥發出生機。淮南礦業債轉股后,不僅在兩年時間內實現了盈利,而且很快通過煤電一體化和煤礦安全治理上的技術創新,使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當前煤炭最困難時期仍然保持著較好的盈利水平;四是全力推進企業辦社會改革,剝離學校、醫院和相關輔業,精干主業讓大多數國有企業放下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像馬鋼、銅陵有色、安徽叉車、江淮汽車等安徽省屬骨干企業都在深化改革中得到了快速發展。
改革面臨諸多挑戰
安徽省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有很多失敗和教訓,根源在于體制不順,而體制不順的關鍵因素是在國資一股獨大,無法形成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運行體系。
2000年前后,以美菱、榮事達為代表的安徽家電由于沒有及時調整轉型,進入了發展的衰退期,其中,榮事達當家人陳榮珍早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并盡可能地采取了幾種大的措施力挽危境。但并沒有解救危難中的榮事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