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煤炭企業經歷了一場“煉獄”。環保壓力增大、能源結構調整、進口煤沖擊以及煤炭價格低迷,煤炭采掘類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走低。雖然年底的“翹尾”行情給整個行業帶來些許希望,但在抑制產能過剩毫無起色的背景下,業內預計煤炭價格明年仍將低位弱勢運行。多位業內分析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煤炭“黃金十年”的終結倒逼煤企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而國家相關政策的推進與落實也將加速煤炭企業間兼并重組的進程。整體來看,2014年有望成為煤炭企業轉型與并購的爆發期。
煤炭指數年跌4成
根據12月25日發布的2013年最后一期環渤海動力煤指數,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行情 專區)平均價格報收631元/噸,比前一報告周期上漲了9元/噸。相關分析師計算得出全年煤炭平均價格為589元/噸,與年初633元/噸相比,下跌超6%。
整體來看,2013年煤炭價格走出了一個較為明顯的“U”字。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持續惡化,導致煤炭價格持續下跌,鋼鐵(行情 專區)、水泥、電力(行情 專區)等下游用戶在煤炭交易中的話語權明顯增強。尤其時值年中,煤炭企業停產、停工、關門、降薪的聲音不絕于耳。到了11月,隨著冬儲的到來,以及各省為煤炭企業減負政策的逐步兌現,大型煤企開始主動提價,煤炭價格出現一輪持續1月有余的高歌猛進式上漲。
中信建投相關分析師表示,近期仍是電廠儲煤高峰期,銷售雖火爆,但電廠庫存增加并不明顯,說明冬季用電高峰煤炭銷售較快;但近期煤價上漲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供需基本形勢沒有根本變化,接下來煤價漲幅將趨緩。還有多位煤炭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認為,煤炭價格的年終翹尾只是曇花一現。整體來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遠未解決。同時,為治理空氣污染,中國正在努力減少煤炭用量,增加使用天然氣、光伏和風電等清潔能源。在新一年煤電合同落地后,煤價重新步入弱勢盤整格局將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機構提供的數據,2013年我國原煤產量約37億噸,產能達42.2億噸,產能利用率將下降到87.7%。煤炭上市公司業績也乏善可陳。截至2013年3季度,3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28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占比高達88%;僅有4家公司凈利同比實現增長,成為煤炭行業身處寒冬的縮影。而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煤炭指數從年初高點3800余點錘頭砸下,截至12月26日收于1975點,跌幅高達42%,成為自2008年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年。
2014年將是煤炭行業消化產能的一年,煤炭價格仍將受制于產能過剩。根據相關分析師提供的數據,預計煤炭行業2014年供需增速均將放緩,分別達4.5%和4.4%,因此,煤炭價格或將結束暴跌暴漲而走向相對平穩,延續低位弱勢運行。整體來看,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明年業績仍將繼續承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