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權威部門了解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聯席會議將討論和細化市場化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體系,包括實施差別化的價格政策、嚴格的信貸政策和明確的相關行業標準等。據了解,對未取得合法手續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建設項目,將一律不得放貸、發債、上市融資。
參與制定解決產能過剩政策措施的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表示,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控制鋼鐵(行情 專區)、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的調控政策,但均未達到預期目標。“從主觀上看,當時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過多依靠控制和限制審批,總以為控制和限制審批就能夠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但幾年過去了,產能過剩愈演愈烈。”
記者綜合(行情 專區)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的數據發現,目前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3%、75%、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鄭立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研究國外有關國家化解產能過剩的經驗,堅持“市場調節機制為主,政府干預為輔”的原則。
一位參與方案起草的專家表示,未來的市場化細化政策主要表現在價格、信貸、標準三個方面。在信貸政策方面,對未取得合法手續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建設項目,要求一律不得放貸、發債、上市融資。鼓勵商業銀行(行情 專區)按照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過剩產能、轉型轉產、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向境外轉移產能、開拓市場的信貸支持。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將來部門聯席會議將明確,在產能過剩行業內部,也要區別先進和落后,通過科學設定信貸標準分類施策。信貸標準的設定,要涵蓋利潤率等效益類指標、碳排放等環保類指標、安全生產等社會管理類指標、用地用電用水等資源消耗類指標、勞動生產率等效率類指標,以及行業技術標準等。”該人士說,此外,還要根據過剩產能行業和地區實際,完善“統一授信、限額管理”制度,合理上收授信審批權限,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開工項目授信由總行統一審批。
最近一個月,銀監會和證監會等有關監管部門召開會議,討論在信貸、資本市場方面針對產能過剩問題提出合理的政策措施。記者了解到,中國證監會為化解產能過剩作出了專題報告。此報告稱,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因此在抑制產能過剩中,應盡可能地發揮市場的功能。要實行嚴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嚴格發債、資本市場融資審核程序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