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后,房地產行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日漸萎縮,再加上十八大的控制產能,降低能耗,下半年的霧霾環境,水泥行業可以說是遭受著重重打擊。無數中小企業面臨供大于銷,產品堆積的境況。至此,國內很多小企業被收購、兼并的事情接踵而至、層出不窮。一直到2013年年底才慢慢有所好轉,水泥價格也慢慢回升。許多行業從業人員由于企業被兼并收購之后,也不知該去往何處。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2014年度,水泥行業人才該何去何從,又該有怎樣的職業發展規劃。
詳情:
“產能過剩”、“綠色環保”、“霧霾”毫無疑問成為2013水泥行業的關鍵詞,這也是水泥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三件大事。
今年前三季度,水泥行業經歷了極度低迷的階段,盈利整體大幅下滑,但四季度以來水泥價格明顯回暖。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全國水泥均價已經連漲8周。2013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非金屬類建材領域第一名中信證券曾豪做客證券時報網財苑社區時指出,雖然年底局部地區樓市調控政策有所加碼,但目前中央總體調控政策是“市場化”、“長效化”、“促供給”,2014年地產投資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速,帶動水泥行業需求繼續保持正增長,明年水泥行業整體景氣度預計將繼續回升,2014年行業整體邊際供需格局將繼續改善。
化解產能過剩
近幾年,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總是被反復提及。從部分過剩,到全面過剩;從“去庫存”到“去產能”,產能過剩幾經化解,幾經無奈,仿佛陷入了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但在過去的一年,通過大企業集團的兼并重組,以及實施走出去轉移產能等戰略,讓行業看到了曙光。
身為央企的北方水泥延邊區域公司,主動擔負起社會責任,胸懷全局,不與國內本地區的水泥企業爭市場,而是依托地緣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走出了一條減輕國家負擔的化解產能過剩的路子。
年,延邊公司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平壤貿易會社合作建設一條2500t/d熟料生產線和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工程。
這一合作方式充分發揮了企業的地域優勢,既能化解國內產能過剩壓力,還能提高我國領軍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說為全國水泥行業同類企業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化解路徑。
無論以哪種形勢化解產能過剩,這些領軍企業都將起到帶動示范作用。如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所說,大企業要充當結構調整的主力軍,充當聯合重組的主力軍,充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