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
在兼并重组方面,海螺集团一直在探索相互合作的机制,今后也会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随着水泥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通过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行业健康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海螺集团表示将不断关注国际化,关注技术进步,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模式,着力做大做强建筑材料、节能环保两个产业板块,真正把海螺打造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
2013年高增长后仍有稳定增长
2013年公司水泥熟料销量为2.28亿吨,同比增长22%,主要源于公司投产了贵定、乾县和遵义等6条熟料生产线,并收购云南盈江水泥和甘肃太子山建材,熟料产能增加1160万吨,水泥产能增加2430万吨,全年共计新增熟料产能1160万吨、水泥产能2430万吨。由此可见,海螺水泥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产线投产和并购所致。产能释放和收购继续稳健龙头成长之路,2013年成为国内水泥的龙头企业之一。
2014年量增仍将继续。2014年计划支出约85亿元,用于铜仁海螺盘江、临夏海螺等熟料线及余热发电建设,预计全年新增熟料产能1900万吨,水泥3000万吨,销量增加约2800万吨。
海螺水泥发展势头已然成为亚洲劲旅。
挑战:
产能过剩(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化解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当下热议话题。近日,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水泥富余度达19%,但2011年全国仍有170条生产线投产,2012年仍有124条投产,还有216条在建,而2013年,新投产的熟料线也高达88条(注:水泥人网统计数据,水泥协会公布数据为72条)。到2013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达到24.1亿吨,即使落后产能全部退出,水泥产能仍严重过剩。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示,积极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一是将化解产能过剩和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今后几年不以任何名义备案新增的产能项目。
在水泥产量富余程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国家又出台政策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水泥市场在重压之下抗压力弱的中小水泥企业势必会率先引发价格战。《经济参考报》记者23日了解到,全国多地水泥价格大幅下降,截止到2月23日,全国仅黑龙江地区的水泥平均价格上涨2元/吨,其余各地水泥价格每吨均下降10元以上,其中南方城市水泥价格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上海水泥每吨大幅下降35元。专家普遍认为,水泥价格的下降最先会殃及中小水泥企业,中小水泥企业的倒闭潮或将上演。而水泥企业在价格战中大伤元气时,海螺水泥却与之相反,海螺水泥2013年年报再爆喜讯,一季报业绩有望翻番。
海螺在水泥行业风起云涌的大势所趋下,是如何应对价格战做到稳步发展的?
海螺精细化管理应对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海螺水泥在产品价格同比增幅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成本控制优势已经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扶绥海螺制造分厂机修工段员工在施工中将一些废铜烂铁、旧木合板等边角废料进行回收处理,把废料当宝贝。他们讲这些废料做成小型工作平台、楼梯、电机防雨罩和雨棚,制作成40多个工具箱、4间铁皮小屋、10个送货架、2张工作台、4部手推板车、10多把清料铲,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人才+精良设备+精细化管理=一流产品。海螺将精细化管理细微到了点滴,低成本、高运转把企业做到了极致。
成本控制是海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持续主题,加上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海螺在翻云覆雨的水泥市场价格中能够不受太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