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在兼并重組中的主體作用,3月7日國務院以國發〔2014〕14號下發《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從兼并重組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加快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改善金融服務、落實和完善財稅政策、完善土地管理和職工安置政策、加強產業政策引導、進一步加強服務和管理、健全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和切實抓好組織實施等九個方面提出了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
無疑,兼并重組已成為很多傳統行業的大勢所趨。水泥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和國家推進兼并重組的重點行業。
距離《意見》出臺近一個月的時間,記者也通過多方了解到,水泥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兼并重組熱潮,尤其將給予大企業集團更多整合行業的市場空間。
三提兼并重組
市場化改革愈加明晰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集中度低,企業小而分散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導致我國資源配置效率低、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嚴重、產業無序發展。
專家指出,兼并重組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解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企業兼并重組仍面臨一些體制機制和政策上的障礙。兼并重組稅收負擔較重;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手段相對單一;涉及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不完善,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難;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審批環節多、時間長。
為解決影響企業兼并重組順利進行的這些問題,國務院出臺《意見》,以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優化政策環境。
其實,這并不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關于促進兼并重組的相關政策。早在2010年,國務院便出臺了《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三年后的2013年,十二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而此次《意見》的出臺則是國務院對兼并重組的又一重磅級政策,彰顯決策層全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施政導向。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解讀《意見》時表示,我國企業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仍面臨審批環節多、時間長、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困難、稅收負擔重、融資難等問題。新出臺的《意見》主要著眼于優化政策環境,破除這些障礙。
記者發現,與2013年版的《意見》相比,此次兼并重組政策涉及的部委新增三個,共15個;且2013年版的《意見》主要針對9個重點行業,本次《意見》未限定具體行業,但明確了行業運行特征,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船舶等行業首當其沖。而且本次《意見》從行政審批、交易機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等全鏈條進行梳理革新,市場化力度也超乎預期。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在提到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時指出,要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同時,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本次《意見》再次提出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國有企業母公司通過出讓股份、增資擴股、合資合作引入民營資本。
不難看出,當下,在國家全力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此次《意見》的出臺,可以看作是在國家進行深化改革道路上的一種呼應,意義可謂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