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集团从强制退股事件到占用员工安置费十年之久,从山水家园的房产证办理10年而无果,到山水集团的违规建线。不到一年时间里,从山水集团爆出来的各种负面新闻让人瞠目结舌。因何一个这么大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山水3947名职工的2.47亿安置费究竟下落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物归所主?山水水泥接连爆出违规建线、退股风波、营销黑洞和无偿占用安置费。山水迅速扩张的情况下,相关问题相继浮出水面。
山水水泥厂区一角
事件一: 违规建线
根据国发〈2009〉38号文件要求: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的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对确需建设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东晟水泥”项目2011年方才签约,但却在沒有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情況下开工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再度联合发布《关于坚決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要求对未批先建、违批违建的违建项目,尚未开工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上面“屡禁”,下面“不止”,山水水泥吉林项目顶风犯案之严重性可见一斑。
病情分析:山水集团在国家大力化解产能过剩这一心病的情况下对此视而不见,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据建材联合会有关人士透露,这些违规的项目都是政府所谓的招商引资项目。上面对违规建线不加强管制,自然会出现下面企业的不正之风。
对症下药:媒体介入,对上下不正之风予以曝光。介入社会舆论力量进行压制。
事件二:退股风波
2005年11月,山水投资与三家外商合资组建中国山水(香港)有限公司,山水投资出让49%的股权,三家外商以美元收购。这样,资产全部在国内的山水集团摇身改变为外商独资企业,并于2008年7月成功上市。
2013年11月推出的两个方案,张才奎不花自己的一分一厘,就把除他本人以外所有股东的全部股权统统抹掉,形成他对山水投资的完全控股权,使山水集团真正变成他的家族企业。如果两个方案得逞,山水集团3946名职工股东、集团所有员工甚至家属面临的就是任人宰割的命运。两份由山水集团最大股东——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投资”)出面推出的《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股份回购方案》和《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引起了山水集团职工股东的集体抵抗。
事态一路急转直下,但是在2013年12月20号出现了颠覆性的逆转。2013年12月22日,张才奎签发的一封《致股东工友们的一封信》,信中这样表述:这一次我仍然秉承“财散人聚”,拿出自己的钱用于同志们退股,并将根据我个人的财力,逐步让退股的同志和有困难的同志实现自己的愿望。12月24日以山水集团名义发出的《致全体出资人书》中写道:张才奎同志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境界,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以他本人所得的红利,工资等自有资金,满足员工的退股诉求,每三年安排一期,本期不退股的员工,所持股份及今后的分红权益按比例增加。并就此列出具体实施意见。
山水集团不仅收回了强制职工签字的退股申请书,入股职工还陆续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1.4亿元红利。事情到此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山水集团给期待者描绘出来的这幅蓝图时时没有实现。
病情分析:山水集团张氏一步步由股权信托人变为实际控股人并成为最大的股东,强制退股事件之后,使山水企业由国有企业变为私有的家族企业的转变之路更加清晰。
对症下药:坚决拿起法律武器,夺回自己的股东权益。反对强制退股方案、如数拿到上年分红只能算做阶段性胜利,是情理上的胜利。要把股份还给股东,个人的股份由自己来决定,还需要夺取法理上的胜利。这就需要启动境内、境外的法律程序,提供足够的事实依据,由法律来裁决。充分依靠政府,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展正当维权行动,自发维权,提出正当诉求,采取合理方式,取得政府和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