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日前召開以“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委員們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有關負責同志以及行業協會代表和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建言獻策,氣氛熱烈。
遏制產能盲目擴張
杜絕出現違規項目
化解過剩產能,關乎國計民生,社會廣泛關注。
國務院2013年10月頒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來,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委員們在交流討論中認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目前確實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當前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比如原來建在遠郊區的生產企業,隨著城市的擴張,逐漸被城區、居民區包圍,有環保和安全隱患,搬遷轉移的呼聲強烈,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如屬過剩產能、落后產能,該淘汰的、該退出的,就停掉,不必再搬遷;二是必須要搬、要建的,要減量和等量置換,防止借環保安全之名,行新一輪盲目擴張之實。”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認為,化解過剩產能是為了更好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過剩行業不是不投資,而是不鋪新攤子。
來自企業的全國政協委員、武鋼集團技術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袁偉霞說,前幾年有些地方以淘汰落后產能的名義,關停了一些年產300萬—400萬噸的鋼鐵企業,但同時又新建一批年產600萬—700萬噸的。建議國家對鋼鐵行業堅持不批項目、不批土地,堅決停止新建新增鋼鐵產能的項目。
受發展理念、發展階段以及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部分行業生產能力過度擴張,一些行業供過于求的矛盾凸顯,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尤為突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胡祖才認為,必須嚴格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強化項目用地,嚴控新增產能,堅決防止盲目擴張。與此同時,化解過剩產能,必須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兼并重組,完善和落實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協調解決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中的重大問題,促進行業內優勢企業跨地區整合過剩產能,引領行業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
財政部副部長劉昆提出,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還要提防政府對市場的不合理干預,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不希望當地的產能掉下去,搞電價補貼、財政返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