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PC32.5水泥取消有正向預期最近幾周,投資者又開始關心低標PC32.5(復合硅酸鹽)水泥取消標號后對行業的影響。而對于水泥行業的龍頭水泥企業,影響又如何呢?不少投資者預期政策將會在今年的7月份開始執行,對水泥行業的供求關系變化和公司的盈利是一個積極的因素。根據2013年國務院頒布的41號文“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家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盡快取消32.5復合水泥產品標準,逐步降低32.5復合水泥使用比重,從而促進行業的結構性調整。
理論上供給收縮約10%2013年中國的水泥和熟料產量分別是24億噸和14億噸,水泥和熟料配比為1.7.低標的PC32.5水泥占全國水泥產量的一半以上,通常按照1.6-2.0甚至更高的水泥熟料配比生產。我們根據計算公式:2.4*0.5/1.8*(1.8-1.4)/2.4=11%,估算如果用水泥熟料配比為1.3-1.5的高標號水泥去替換所有的PC32.5水泥,行業實際的有效供給會減少約10%。
實際情況可能比理論估算更具挑戰我們渠道調研了水泥生產商,獨立粉磨站和行業專家。我們感覺政策實際的效果對行業供求關系和上市公司盈利未必有想象中那么樂觀。有不少粉磨站可能會通過更換產品包裝(例如用PS32.5礦渣硅酸鹽水泥的包裝替換原有的PC32.5水泥)去規避政策的風險,盡管產品的成分可能相差不多。供給收縮的理論可能會打折扣。另一個角度上講,PC32.5水泥在過去享有資源循環利用的增值稅返還,一旦國家取消PC32.5的水泥標號,這部分因退稅而享有的補貼盈利將不復存在。對于小粉磨站而言,有些本身不存在交稅的問題,但對于大型上市而言,缺少補貼后盈利將面臨下行風險。
補貼風險分析在我們覆蓋的公司中,中國建材(3323:HK)每噸享有的政府退稅補貼最高,2013年為12.5元每噸。海螺水泥的噸補貼為4.5元每噸,山水水泥和華潤水泥的補貼分別為每噸3.3元和2.2元。因此,一旦政策鼓勵實用PC32.5的退稅政策取消,對中國建材的盈利影響是最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