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自治區“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投資拉動,新疆水泥市場需求迅猛增長,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強烈激發了水泥行業的投資熱情。幾年來,新疆建材行辦按照“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和“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總體要求,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布局,嚴禁低水平生產線建設,水泥產業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實現了階段性跨越,但同時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過剩問題。目前,新疆水泥發展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第一,2009年以來5年大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比例進入全國前列。自2009年開始,水泥行業進入大規模集中建設期,除天山、青松兩大上市公司外,山水、紅獅、堯柏等援疆及行業外企業社會投資涌入,投資最多的2012年,當年完成投資達121億元,比2009年增長365%;5年總投資270億元,是之前 60年投資總額的一倍,共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0條,新增總產能6000多萬噸,其中南疆五地州占40%有余;全區14個地、州、市首府所在地和30 個重要縣、市都有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布局。
第二,在綠洲經濟的情況下實現了裝備大型化。考慮綠洲經濟的特點,國家差別化產業政策規定新疆允許建設日產2000噸生產線。在實際操作中,行業組織說服企業和政府提高準入門檻,拒絕JT窯、小型干法窯建設,嚴格新建項目前期審查。自2009年以來,在全區建設的60多條水泥生產線中,除南疆且末縣建設一條日產熟料2000噸生產線外,其余全部是日產熟料2500噸以上的生產線,其中以日產熟料3000~5000噸生產線為主導。
第三,新型干法水泥得到普及,但優化升級任務艱巨。近幾年來,新型干法水泥工藝、純低溫余熱發電、電石渣水泥等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快速改善了新疆水泥工業的產業結構。全區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將達到9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部分生產線為了節省建設資金,整體建設水平不高,有待繼續利用二代新型干法技術進行改造。
第四,產能增速快于需求增速,水泥出現嚴重過剩。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后,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在30%以上,拉動水泥需求快速增長。 2010~2013年水泥產量年均增長31%。但是水泥產能增長更快,2010~2013年新增產能5100萬噸,年均增長35%。2013年新疆水泥產能利用率僅為62.9%,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自治區水泥需求回落,水泥產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