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讯:近期,“限电”成了水泥行业的“热名词”,也成了众多水泥需求者的“恐吓词”,同时,也成了一些工程的“灾难”。
自今年7月份浙江省开始限电以来,浙江水泥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上涨,致使邻省的一些代理商也去浙江拉水泥。随后,江苏、安徽、以及广西等地区也纷纷出台了具体的限电措施。此次限电高潮影响到的水泥企业有海螺水泥(600585)、冀东水泥(000401)、华新水泥()等众多大型的水泥企业。
水泥价格疯狂上涨
今年9月起,广西实施计划用电,对水泥等高耗能的594家企业实行每月减少负荷210万千瓦的限产措施。而由于广西桂林、扶绥等地的限电政策影响,海螺水泥在当地的生产及销售都受到了影响,公司的销售价格也有所上涨。
而本月初,河南省也出台了具体的限电政策,具体规定是: 2000吨/日的生产线将停窑3个月,2000到5000吨/日的生产线轮流停窑检修,要求停产一个月,3米以下的磨机将全部停运。
此政策一出,在河南省内可谓掀起了“千层浪”,“郑州水泥售价一月翻番”、“新乡水泥售价一月翻番”,像这样的句子近日在网上“不绝于眼”。甚至,有工程师直接打电话来问我们水泥人网的数据,以及对此事的看法。河南某工地负责人王先生说:“我们的工程已经停了近10天了,没办法,现在的水泥都达到600多元每吨了,这样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了。”据本网了解,河南的涨价确实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施工,马上进入冬季,到处是一些破砖烂瓦,难道这是限电后相关部门所希望看到的吗?
限电的疑惑
节能减排=限电=停产?这样的恒等式怎么会成立。国家出台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各地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居然以停产的方式,来完成目标,这种顾己失彼的做法难道是我们所应该做的么?
据了解,全球平均GDP能耗是3.3美元,而我国的GDP能耗居然达到了8.8美元,而我们的邻居日本的GDP能耗只有1美元多,就连经济远不如我国的非洲国家GDP能耗也只在5美元多。试问,这是限电所能改善的吗?这是停产所能完成的吗?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样大规模的停产,倒不如在建线时严把节能环评关,让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没有立锥之地,这才是我们最关键的地方。
本网观点
节能减排并不等于停产。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理性地控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并不希望让那些已经投产的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停产,更不希望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如法炮制地模仿别人,那样只能让我们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