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讯:有人说:“水泥,站着是楼阁,躺着是桥路,凝聚着工业化文明的地面财富。水泥作为一种对投资高依赖度的产业,经济发展,水泥先行,就像一根灵敏的温度计,人们完全可以从水泥产业的冷热程度上测量出经济发展速度的‘体温’。”有人说:“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本小编却要说--水泥是一些不法分子谋取红利的工具,假冒、生产不合格水泥成了一些本应该关闭的小水厂的生存砝码,试问,这样的水泥建的楼阁我们住的放心吗?这样的水泥建的桥梁我们走着安心吗?
都是“名牌”惹得祸
随着水泥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许多大型的水泥企业把打造“品牌效应”放在了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随着水泥“品牌”的不断显现,“假冒品牌”也应运而生。2011年3月15日,太原工商局查获10吨“狮头牌”假冒水泥;5月19日,上海工商徐汇分局捣毁10个生产“海螺牌”水泥的假冒窝点;6月9日,河南新密市曝光了62吨“合龙牌”假冒水泥。是什么原因让众多的假冒水泥企业如此泛滥?是利益的驱使,还是被逼无奈?
7月上旬,工信部发布了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企业名单,共有782家水泥企业“榜上有名”。这些被淘汰的企业真的被淘汰了么?这些淘汰的企业又何去何从了呢?出售,这是一些企业选择的方式,以较低的价格将这些落后的水泥生产设备卖掉,这时,就给了不法分子有乘之机,假冒品牌就这样诞生了。除此之外,假冒的方式还很多。虽然,工商部门偶尔去端掉一些窝点,貌似成效不大。
我们该如何应对损害我们利益的“名牌”假冒水泥呢?本小编给大家几点建议:
1、不要贪图便宜,去正规的水泥销售商购买水泥。
2、不要妥协,见到假冒“名牌”水泥积极举报。
3、不要怕麻烦,收集下当地知名的水泥企业电话,到时,电话咨询下。
不合格是谁之过?
在今年的两会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体里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我认为,水泥企业更应该如此。
近日,广东工商局从25家水泥销售单位抽取了40款水泥样本进行监测,发现18款商品核查总体不合格,22款抽取的样本未发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5%。在不合格的18款商品中,全部出现抗折、抗压强度不合格。省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表示,抗折、抗压强度是水泥质量的重要品质指标,“强度不合格的水泥用在建筑工程上,将影响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时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对此,我要问,其它省份的水泥全部合格吗?我们呼吁相关部门不时的抽查下当地的水泥质量,不时的给我们个可信、可靠的答案,只有这样,我们住在楼阁里才能放心,走在桥梁上才能安心。
我们期待这我国水泥企业的强大,但我们更期待合格的水泥。购买假冒、不合格水泥要钱,但是建起来的建筑要命,那就得不偿失了。